论唐代社会变革期的“财婚”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essence of "financial marriage" in Tang Dynasty, the "financial marriage" of Ta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the "financial marriage" of the early Shandong family, the "financial marriage" of the jinshi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and the "financial marriage"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 first two types of "financial marriage" do not aim at the money itself, but regard it as the intermediary of the social status and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two parties in a balanced marriage. The third type takes the money itself as the pursuit goal. The evolution of three forms of "financial marriage" outlin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rriage concept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it is als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patriarch and the rise of the bureaucratic class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changes of the official election system,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hereditary system and the rise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nd the changes of the family power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line of the patriarchal power and the rise of the patriarchal power, And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hanges on society and marriage, characterized by the decline of aristocratic culture and the rise of "utilitarian" civilian culture.
【作者单位】: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民族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2012Y276)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LCSZW2012001)
【分类号】:K242;C91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志生;唐代百姓通婚取向探析[J];河北学刊;2001年04期
2 魏向东;论魏晋南北朝财婚风气及其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3 张国刚;;论“唐宋变革”的时代特征[J];江汉论坛;2006年03期
4 孙玉荣;;论唐代社会变革期的婚姻观念[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5 宋东侠;宋代厚嫁述论[J];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6 张金桐,王桂巧;唐初禁卖婚诏:胡风唐渐的原因[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7 顾向明;中古时期的士庶婚姻及“卖婚”习俗[J];民俗研究;2002年03期
8 孙玉荣;胡辉;;唐代“贫女诗”成因探析[J];兰台世界;2012年3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宋芸;;浅谈唐太宗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6 张群;;中国古代法上的“义绝”:基于学术史的考察与反思[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9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范淑英;;仙道之象——神仙道教对唐千秋镜的影响探析[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邵正坤;;论北朝时期鲜卑的家庭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阿祥;;理解与重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老生常谈”的理论与学说[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蔡鸿生;;唐宋佛书中的昆仑奴[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现U,
本文编号:23021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02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