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缺陷——以宋代文献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11-01 16:32
【摘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问世后,对加快推出科研成果带来很大好处,但它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如果不懂得合理使用,便会大大影响论著的质量。《四库全书》本存在的通病是篡改与删除,其所收辑佚本内容多有脱误,所收传世本则有缺卷、讹误等问题。电子版又新增许多缺陷,如缺收表格中的内容,文字颇多失误等。在列举大量实例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举例以宋代文献为主,兼及其他各朝,同时,介绍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本子和办法。
[Abstract]: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the Electronic Retrieval version of Wen Yuan GE's "Siku Guanshu", it will bring great benefits to 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but it has quite a lot of defects, if it does not know how to use it reasonably, It will grea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orks. The common problem of Siku Guanshu is tampering and dele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llected lost books are mostly error-free, while the collected and handed down books have the problems of missing volumes and corruptions, and so on.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new many defects, such as missing form content, text quite a lot of errors. On the basis of enumerating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ointed out. Examples include the literature of Song Dynasty and other dynasti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nd methods that can make up these defects are introduced.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4;G25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王开春;;林之奇诗辨伪——兼论《拙斋文集》的版本源流[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7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8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9 马华阳;;宋代麦粟种植的南下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10 郭志安;王娟;;北宋水碾xY业中的官私博弈[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红;赵婷婷;;论榷盐制度对宋统治的影响[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9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10 周莹;芦建国;;南京蜡梅市场调查[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迪;清乾隆朝内府书画收藏[D];南开大学;2010年

8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9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梅国宏;都市文化视域中的宋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滕亚秋;契丹带饰研究:以蹀躞带为中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群;合肥地区蜡梅品种资源的现状及其数量分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春瑜;;《永乐大典》正本殉葬说溯源[J];北京观察;1999年11期

2 曾新 ,曾昭璇;《永乐大典》卷一的三幅地图考释[J];岭南文史;2004年01期

3 金程宇;;新发现的《永乐大典》残卷初探[J];文献;2005年02期

4 周晓聪;;《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编纂的比较[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任宝祯;;在莱州发现的一册《永乐大典》[J];春秋;2007年04期

6 苏嘉;;《永乐大典》[J];出版史料;2007年03期

7 马艺峰;邵军辉;王瑞祥;;《灵枢经》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黄静;;《永乐大典》辑存江苏古方志考录(上)[J];江苏地方志;2009年01期

9 黄静;;《永乐大典》辑存江苏古方志考录(下)[J];江苏地方志;2009年02期

10 蒲霞;;《永乐大典》本《旌川志》的编修时间和佚文补辑[J];中国地方志;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雪丹;张如青;;现存《永乐大典》妇科文献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任道斌;;谈《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林存阳;;全祖望与《永乐大典》的利用及其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岳金西;;《永乐大典》下落之谜[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杨奕望;吴鸿洲;;现存《永乐大典》的法医学文献探源[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阎现章;;论解缙的文化传播媒介创构思想与《永乐大典》的编辑传播特色[A];明长陵营建6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山;;全祖望与《永乐大典》的利用及其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苇航;;《永乐大典》残卷痹证辨治浅析[A];全国医史文献学科建设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林敬;;从《临汀志》看宋代的长汀[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闵杰;破解《永乐大典》流失之谜[N];北京科技报;2005年

2 王荣民;《永乐大典》逸事[N];中国档案报;2001年

3 记者 粟丹;国图《永乐大典》修复完毕[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本刊实习记者 彭宽;《永乐大典》修复亲历记[N];中国艺术报;2003年

5 记者杨雪梅;《永乐大典》编纂六百周年国际研讨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2年

6 记者施芳;二百余册《永乐大典》整旧如旧[N];人民日报;2003年

7 沈路涛;传奇之作———《永乐大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8 记者 沈路涛;《永乐大典》修复完毕今日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9 集文;《永乐大典》流失之谜[N];中华新闻报;2005年

10 报道组 夏叶锋 通讯员 王小奇;《永乐大典》副本现身富阳[N];浙江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广超;《永乐大典》辑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崔伟;《永乐大典》本江苏佚志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4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04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