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牌保甲与清代基层社会控制——以清代门牌原件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18-11-19 22:12
【摘要】:清代城乡人户悬挂于门首的门牌,不仅是一种户籍凭证,同时也是基层社会推行保甲制度的重要工具。它既与古时标写着"某宅"或"某寺(观)"的门匾不同,也与今日标写着"某路某号"以便拜访者查找的地址牌不同,有着特殊的形制和功能。无论从户籍制度、保甲体系还是日常生活方面来看,作为清代牌甲制度基础的门牌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结合清代官方史料、政书文献以及近年来国内出版的清代门牌原件资料,梳理清代门牌保甲制度的起源及其演变过程,并进一步探讨门牌保甲制度中所反映出来的基层社会控制理念。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doorplate of 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was not only a kind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certificate, but also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basic society to carry out the protection system. It is not only different from the door plaque marked "a house" or "a temple" in ancient times,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address plate marked "a certain road" for visitors to look up today. It has a special form and function. Whether from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the protection system or daily life,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brand A system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the official historical materials of Qing Dynasty, the documents of political books and the original mater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brand published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o sort out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And further probe into the basic social control idea reflected in the system.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分类号】:K249;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方荣,杨兴茂;清代公文“易知由单”和“门牌”[J];档案;1997年S1期

2 谢进如;;甲牌制下门牌制度述论(1927—1933年)[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谢进如;;闾邻制下门牌制度述论(1928-1934)[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邵凤芝;;一件太平天国的门牌[J];文物春秋;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前;;太平天国田凭政策新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王亚明;杜万松;;中国民事诉讼依“法”裁判辨正——从档案统计的视角[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陈强虎;知识经济视角中的政治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4 郑德全;试论罗尔纲对太平天国史的辨伪[J];安徽史学;2000年02期

5 白文刚,冀满红;皖北乡土因素与淮系集团的发展[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6 陈德鹏;;咸丰帝的人格心理及其影响[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7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8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9 张研;;对清代州县佐贰、典史与巡检辖属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10 郑小春;;清代陋规及其对基层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响——从徽州讼费帐单谈起[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2 孙华莹;刘道胜;;明清徽州保甲探微[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坚赞才旦;岳小国;;论三岩藏族的壁葬及其社会控制[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5 谷宇;;官绅共治与政务协商——传统中国地方治理模式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黄俊尧;;“先富治村”背景下的基层民主建设——以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视角[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许纪霖;;精英的社会史如何可能——从社会史角度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人社会[A];社会史研究之一——中国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C];2009年

8 王日根;沈冬丽;;明末至清代诏安地方防御体系设置及其变迁[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彭俊;;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乐国林;毛淑珍;;文化嵌入视角的企业本质探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练达;制度、行为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史根洪;嵌入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百杰;转型期中国群体性事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刚;奥尔森集体行动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微;中古罗马天主教会经济伦理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俊彦;民意表达: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巧黎;通过司法的社会控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6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清;互联网条件下高中生道德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张晓菲;网络传播环境中的企业公共关系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佘伟;婺源《保龙全书》的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U_;南宁市体育养生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武乾;南京国民政府的保甲制度与地方自治[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曹斌;;清雍正朝田文镜对河南市集空间管理刍议[J];史学月刊;2009年07期

3 张研;;清代县以下行政区划[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4 宁波;;清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历史特点之一——乡绅势力对基层社会控制的加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5 袁一堂;;清代钱荒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1990年02期

6 刘厚生;陈思玲;;清代“功牌”小考[J];文史知识;1994年06期

7 赵慧峰;;幕客与清代社会[J];文史知识;1998年07期

8 张林;略论清代吉林的驿路交通及其对边疆地区开发的贡献[J];东疆学刊;1999年04期

9 孔祥录;清代青海伊斯兰教产生教派的原因探析[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4期

10 刘为;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下的通使往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晓萌;;试论清代治畲政策的转变对畲族汉化的推进[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3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6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7 櫘屸亮;;社会变动与地方行政:清代江南的客民控制[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风;清代的里甲与保甲制及二者的异同[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2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4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6 杨荣;历史上北京的城市管理形态[N];北京日报;2006年

7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8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9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10 国风;宋代的保甲与乡约及王安石与保甲法[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3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康武刚;论宋代基层势力与基层社会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2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3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宗萍;清代三峡腹地移民社会及其变迁[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支强;“西洋人传教治罪”条例论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高勇;清朝天花的防治和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5年

8 康丽跃;清代社会保障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9 化涛;清代《孔子家语》研究考述[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43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43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f7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