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甘丹颇章政权权威象征体系的建构
[Abstract]: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re was an undercurrent for power between the upper layers of Mongolia and Tibet, and the Potala Palace, where Koo Shihan and his successor sat,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momentum of this undercurrent.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e Grugli monastery group, headed by the Dalai Lama, took a series of important measures in the regime of Gantanpo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nsolidate and develop its own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status and ruling power.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some important 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uthority symbol system.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文学院;
【基金】:西藏大学“珠峰学者”培养计划阶段性成果 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项目“走向统一:蒙藏关系与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历史发展趋势研究”(项目号12BMZ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曦;赵洋;;羌藏文化对话发展中的羌族释比文化——论中西多元文化对话中的羌族释比文化(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族群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共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桑嘎卓玛;;试论藏族“果谐”与“堆谐”舞蹈风格的异同[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应杰;;论巴塘弦子舞蹈的表现形式[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卢亚军;苏得华;更登三木旦;;凉州遗存藏文古籍考略[J];图书与情报;2006年02期
6 于大雪;;藏族“果谐”与“堆谐”舞蹈风格特征的异同[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7 王莹;;中国佛教艺术的语言——岩彩壁画[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8 史金波;西夏的藏传佛教[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9 夏敏;歌谣的宗教文化功能——喜马拉雅山地歌谣简论[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10 熊文彬;从版画看西夏佛教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才吾加甫;;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雪慧;;明代藏区施政及其对藏族社会之影响[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3 蒲文成;;河湟地区藏传佛教文化的历史变迁[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杨扬;聂茜;;藏式建筑装饰色彩及其宗教语义[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家鹏;;清皇家雅曼达噶神坛丛考[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五辑 下)[C];2007年
6 鲁顺元;;卓仓藏族的婚姻圈:基于郭尔三个村的分析[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7 才华多旦;;“勺哇”人的族源考辨[A];第二届中国人类学民族学中青年学者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文法;热贡赛姆耘宗教信仰类型与功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祁文寿;卓仓藏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宏伟;藏族主题美术创作与当代国家形象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龙珠多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梁智勋;中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实用性及其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王蓓;《格萨尔王传》与多康地区藏族族群认同[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卓么措;藏传佛教艺术传承中信息技术应用的价值定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yN;“边玛墙”考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斗格吉;论《朗萨雯波》的悲剧色彩[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芳芳;云南迪庆藏族建筑门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巨晶;神山、自然与部落[D];兰州大学;2011年
6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果建业;汉藏边缘藏语穆斯林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徐双明;安多古刹—叶尔巴寺的历史与现状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魏晔;西北地区花儿会的发展及区域特征(1912-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春花;锡埒图固什绰尔济跋诗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清代六部成语辞典》出版[J];历史档案;1989年02期
2 ;《清代六部成语辞典》正式出版发行[J];历史档案;1991年02期
3 杨丽丽;一位明代翰林官员的工作履历——《徐显卿宦迹图》图像简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5年04期
4 ;典章制度词解选登[J];历史档案;1984年01期
5 张书才;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90年01期
6 俞炳坤;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91年02期
7 ;典章制度词解选登[J];历史档案;1983年04期
8 ;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84年02期
9 张书才;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90年04期
10 ;典章制度辞解选登[J];历史档案;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商传;;晚明文化商品化与社会纵欲思潮[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2 林金树;;明代百官车制初探[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3 E.L.范德;万明;;明代开国皇帝的社会整合——作为权威功能的正统观念[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4 徐心希;;北宋闽北著名学者杨亿与大型类书《册府元龟》的编修[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华瑞;;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读后[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建丽;;儒学与西夏的封建化[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田余庆;;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过去和现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乌兰其木格;;关于清代官修民族文字文献一些问题的探讨[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福林;卤簿——古代皇家的文化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王子今;中国古代的“官数”[N];学习时报;2005年
3 通讯员 李发根 董魏忠;东至发现罕见汉墓群[N];安徽日报;2006年
4 王启泰;三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的修复[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胡阿祥;黄帝陵究竟在何处?[N];中国审计报;2005年
6 胡克均;《通鉴》胡注析微[N];光明日报;2002年
7 邓明;隋唐兰州城高池深[N];兰州日报;2005年
8 记者 黄小驹;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全面提高清史编纂质量[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杨中兴;南诏大理国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探微[N];大理日报(汉);2007年
10 宋德金;萧观音冤案与契汉文化冲突[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盛险峰;五代典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孙赫男;《左氏会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董兴艳;《唐会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央珍;西藏地方摄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全毅;五世达赖喇嘛对西藏的治理和改革[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2 刘嘉宁;明代中后期史料笔记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潘喜颜;《汉纪》的编撰特点与价值浅论[D];郑州大学;2007年
4 姜波;《能改斋漫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扎西加;甘丹颇章政权时期藏族经济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杨纯瑛;《明经世文编》编篡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钟兴龙;《唐六典》撰修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武刚;《清太祖圣训》校注译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姬秀丽;唐代赦免制度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伟明;论北魏平凉户[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70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370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