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古代书院藏书系统形成于南宋

发布时间:2019-02-15 00:53
【摘要】:在中国古代四大藏书系统中,书院藏书是最后形成的一个系统,而后世意义上的民办公助,集授徒教学、祭祀、学术研究于一体的书院,是在宋代才正式形成的。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书院藏书,也是在北宋初才开始的。南宋宁宗朝之后,书院数量成倍增加,其藏书除地方官府资助,朝廷赐予,书院也积极主动地去收藏图书,使包括书院自身刻书在内的藏书渠道不断扩大,藏书功能也得到很大提高,从原来比较单一的教学扩大到讲学、著述以及包括图书的贮藏、保管、刻印、编目在内的对图书的整理研究,正式形成了一系统工程,在中国古代藏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书院藏书史上,对后世具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Abstract]:Among the four great collections of books in ancient China, the collection of academies was the last formed system, and the academies, in the sense of private public aid, teaching, sacrifice and academic research, were formally formed in the Song Dynasty. The earliest true collection of academy books also began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After the Ningzong Dynasty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the number of academie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In addition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grants and the court's grants, the academies also took the initiative to collect books, which made the channels for collecting books, including the Academy's own engraved books, constantly expand. The function of the collection has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From the original relatively simple teaching to lectures, writings, and the collation and study of books, including the storage, custody, printing and cataloguing of books, a systematic project has been formally forme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book collection and has a landmark influence on the history of the academy.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院;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杭州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G649.299;K24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栺;;欧洲中世纪大学与中国宋代书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卿平勇;赵小利;;宜春市昌黎书院的历史变迁与合理利用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3 吴洪成;张彩云;;清代保定莲池书院的办学经费及其效益初探[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吴洪成;刘园园;;明代保定书院述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王雅克;;从《白鹿洞书院揭示》看朱熹的教育理念[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田建荣;;明清陕西关中书院与科举制度[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龙彬;中国古代书院建筑初探[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3期

8 李良品,彭规荣;论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明清书院的组织、教学与藏书管理[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9 黄丽芬;南菁书院的办学特色[J];常熟高专学报;1999年05期

10 廖寅;;宋代民间强势力量与信仰空间建设——以两湖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应方淦;;明代中国书院举业化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蔡克荣;;清代书院的经费运作[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陈时龙;;明代的书院藏书楼[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4 刘锡涛;高林强;;清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研究[A];闽台文化研究[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孟令战;民国时期教学自由权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周宝荣;走向大众:宋代的出版转型[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熊瑜;朱熹伦理教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李朝晖;知识与控制:中国古代科学教育的社会学解读[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胡文生;学术·体制·人[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王有英;清前期社会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珊珊;明代辽东的教育与科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欧阳科亮;大学校园的礼仪性空间构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丁宇;中晚唐五代江西地区流寓文人对地域文化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褚瑞;嵩阳书院办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马桂菊;赋役·水利·书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贺庆为;晚清莲池书院研究(1840-1908)[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傅文玉;朱熹德育思想探析[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永霖;宋代温州科举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树林 ,桂荣;范仲淹师承问题考辨[J];史学月刊;1988年04期

2 易自歧;宜春昌黎书院[J];江西教育;1981年12期

3 张宪文;;清代温州东山、中山书院史事考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4 温梁华;昭通地区历史上的书院及义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2期

5 杜文玉 ,罗勇;论宋代江西文化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6 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梁志忠;;长春养正书院[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4期

8 萧东海;明万历重修白鹭洲书院考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S1期

9 吴小红;论元代的书院官学化与社会教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10 赵有翼;宋代书院与中国儒家文化关系说[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布生;;朱熹创建竹林诸精舍与兴复白鹿诸书院考[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黄金钟;;朱熹与福建书院考评[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李劲松;;五代时期的江西书院考述[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5 崔正德;曹正庆;;宋明时期江西人才盛况及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池小芳;;义学的性质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建兰;;欧阳守道与白鹭洲书院[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8 若亚;;《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9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徐晓望;陈遵沂;黄洁琼;;宋代区域文化发展的高峰——闽北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禾丽采;古代的“书院”[N];云南政协报;2004年

2 杨齐生;宋代的四大书院[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申霞;明末书院的创建和毁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李广生 刘建岱;明清书院兴与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左漫莹 余贤杰;清代兰州的三大书院[N];兰州日报;2005年

6 董生贵;陇南的古书院[N];民主协商报;2006年

7 金鉴;汇芳书院[N];中国档案报;2002年

8 湘妃竹;我国古代著名书院[N];甘肃经济日报;2001年

9 薛林荣;清朝的秦安书院[N];天水日报;2005年

10 张书勇 张晓红 吕中田;邓州修复花洲书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复旦大学;2004年

2 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李辉;宋金交聘制度研究(1127-1234)[D];复旦大学;2005年

4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王洪瑞;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郑壹教;南宋货币与战争[D];河北大学;2012年

7 单晓娜;理念与行止[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吴大旬;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磊;论南宋学生干政活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颛静莉;真德秀政法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李文涛;南宋时期温州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张建民;南宋太学生干政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刘春;南宋的御营司与机速房[D];西北大学;2007年

7 钟扬;南宋士大夫知识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刘云军;吕颐浩与南宋初年政治探研[D];河北大学;2005年

9 李燕;张伯行的理学传播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惠哲;南宋临安都市旅游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227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227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e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