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民间好讼之风的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16 19:39
【摘要】:中国传统社会是以"无讼"为其司法传统,但是宋代民风"好讼"。本文从法律逻辑和社会变迁的角度出发,认为宋代经济社会的变革为民风好讼提供了法律逻辑层面的各种条件,同时强调了宋代对民间的管控正处在汉唐社会宗法组织向"宋型社会"的民间基层组织过渡的空白期,因此使政府与民间出现了直接的二元互动关系,形成了民间好讼的风气。而当这一过渡期完结后,民间的好讼之风也渐次衰落。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regards "no lawsuit" as its judicial tradition, but Song Dynasty folk style "good litig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legal logic and social change,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in Song Dynasty provided various conditions of legal logic for civil conduct and litig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emphasizes that the control and control of the folk in the Song Dynasty is in the blank period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patriarchal organizations i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o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in the "Song type society", so that there is a direct dualist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folk, which forms the atmosphere of civil litigation. And when this transition period ended, the folk good litigation wind also gradually declined.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0YJC770065)
【分类号】:D929;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刘广安;;家法族规与封建民事法律[J];法律学习与研究;1988年02期

3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上)[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4 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下)[J];河北学刊;2010年05期

5 张其凡;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谷川道雄;李济沧;;“唐宋变革”的世界史意义——内藤湖南的中国史构想[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年00期

7 陈景良;讼学、讼师与士大夫──宋代司法传统的转型及其意义[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宣朝庆;;近代乡村危机的制度反应[J];人文杂志;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道胜;;明清徽州合同契约与民间合约关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赵克生;屠钓之禁的历史考察[J];安徽史学;2000年04期

3 毛立平;;19世纪收继问题研究——以安徽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4 高楠;宋燕鹏;;墓田上诉:一项南宋民间诉讼类型的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田志光;;宋朝士大夫“以法治国”观论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李永卉;;宋代豪横的危害以及惩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张文;范梦;;从女鬼故事看宋代妾婢的人间生活——宋代妻妾关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孙先文;张金铣;;北宋土地开发原因探微[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德新;;宋代邻里关系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牛杰;;宋代好讼之风产生原因再思考——以乡村司法机制为中心[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郭齐家;;略论宋代教育流派的勃兴及其教育思想的特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3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余华;;宋代妇女再婚情况研究[A];当代法学论坛(2009年第1辑)[C];2009年

6 姚秀兰;;近代中国律师制度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7 王沛;;社会与个人意志的衡量:从不同形态的社会看遗嘱继承制度之演变[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民商法的变革[C];2003年

8 余辉;;古代中国国家权力对私法关系介入的分析——以宋代的孤幼检校制度为素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公法与私法的互动[C];2011年

9 王申;;土地视野下的宋代短陌[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怡;中国律师职业的历史变迁及现状问题评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姚奕;论宋代土地权利的法律调整及保护[D];南昌大学;2010年

3 龙蓉;宋代女性继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宇;试论南宋风俗画的题材拓展[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亮;宋代农作物品种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魏哲;宋代妇女财产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8 张凝凯;宋代亲属间民事争讼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莎;从法律层面看宋代妇女再嫁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蔡利;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市镇的居民结构和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振忠;老鼠与黄猫儿的官司[J];读书;1999年06期

2 陈景良;崔述反“息讼”思想论略[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蒋永甫;;行政吸纳与村庄“政治”的塌陷——村民自治制度的运行困境与出路[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谷川道雄;;战后日本中国史研究的动态与特点[J];江汉论坛;2009年04期

5 张其凡;关于“唐宋变革期”学说的介绍与思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赵晓耕;两宋法律中的田宅细故[J];法学研究;2001年02期

7 王志强;《名公书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8 李治安;;历史上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问题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王先明;;变动时代的乡村政制与国家权力——20世纪初年乡制变迁的时代特征[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谷川道雄;李济沧;;“唐宋变革”的世界史意义——内藤湖南的中国史构想[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6年00期



本文编号:2424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24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