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前期虚封爵的等级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22 07:35
【摘要】:北魏前期,国家实行虚封爵制度。这种爵制已经有明确的等级区分。从天赐元年(404)以后,由于将王爵纳入到五等爵品级序列中,使这种品级序列已经没有等级层次的差别,只有爵位级别的不同。在北魏前期,这种爵位级别也是变化的,直到孝文帝统治前期,才形成王、公、侯、伯、子、男六品级爵位级别。由于北魏前期,爵位与职官分属两个品级系统,只有通过为受爵者加拜将军号的方式,才能使爵位品级与职官品级,实现大体的对应。
[Abstract]: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state carried out the system of virtual monarchy. There is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ranks of this system. Since the first year of the gift (404), because of the inclusion of the king into the fifth rank,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rank level, only the rank of the rank is different. In the early Northern Wei Dynasty, this rank was also changed, until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ign of Emperor Xiaowen, the formation of Wang, Gong, Hou, Bo, Zi, male six grades of knighthood. In the early Northern Wei Dynasty, knighthood and rank belonged to two grade systems. Only by adding the general number to the viscount could the rank of knighthood and the rank of rank be roughly corresponding.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分类号】:K239.21;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鸿;;北魏初期的爵本位社会及其历史书写——以《魏书·官氏志》为中心[J];历史研究;2012年04期

2 张鹤泉;;北魏前期封授诸王爵位加拜将军号制度试探[J];史学月刊;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茹;;刘宋时期上升中的庶族现状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赵雷;;游仙诗的盛衰变化与个体生命意识的演进[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汪奎;;刘劭之乱与刘宋政局[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4 冯培红;;汉宋间敦煌家族史研究回顾与述评(上)[J];敦煌学辑刊;2008年03期

5 俞鹿年;;北魏前期的内侍官[J];法律文化研究;2005年00期

6 王连龙;;新见北魏《济阴王元郁墓志》考释[J];古代文明;2010年04期

7 张鹤泉;;北魏前期诸王虚封地改封考[J];古代文明;2011年01期

8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J];古代文明;2011年02期

9 张鹤泉;侯瑞;;略论北魏前期诸王所领将军号的迁转与传袭[J];古代文明;2012年01期

10 王继训;;北魏太武其人及灭佛其事[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新武;北魏时期的“八部大夫”、“八大人”及“六部大人”简论[J];怀化师专社会科学学报;1987年03期

2 张鹤泉;;北魏假爵制度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3 罗新;;论拓跋鲜卑之得名[J];历史研究;2006年06期

4 方北辰;;释九品中正制度之一品虚设问题[J];许昌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5 阎步克;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宦皇帝”[J];中国史研究;2003年03期

6 张庆捷,郭春梅;北魏文成帝《南巡碑》所见拓跋职官初探[J];中国史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鹤泉;;北魏孝文帝实行散爵制度考[J];史学月刊;2010年06期

2 张维训;略谈北魏后期的实封和虚封[J];史学月刊;1984年02期

3 周兆望;北魏“停年格”述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4 严耀中;北魏太和年间官制札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5 高贤栋;论孝悌观念在北魏的确立[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姚建根;王茂华;;北朝的“坊”[J];兰州学刊;2007年02期

7 张鹤泉;;论北魏前期诸王爵位继承制度的特征[J];河北学刊;2010年03期

8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经济生活探析[J];古代文明;2011年02期

9 刘军;;论北魏拓跋遵之死[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6期

10 彭体用;试论北魏的门阀士族与皇权的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o%添av文;;关于北魏的赠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2 莫久愚;;北魏前期政治中的民族问题和崔浩之诛——与陈汉玉、陈汉平二同志商榷[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松下宪一;;北朝隋唐时代史料中的“代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许会玲;;论冯太后对北魏前期改革所起的作用[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严耀中;;北魏中书学及其政治作用[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6 施光明;;北魏中书学考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刘驰;;拾遗补缺,言人所未言[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刘琳;;北朝士族的兴衰[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9 杨耀坤;;东魏北齐兵制概论[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10 蔡永立;陈中原;陈宇;;太湖流域历史时期气候干湿变化及洪涝灾害成因分析[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会玲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论冯太后对北魏前期改革所起的作用[N];衡水日报;2011年

2 ;爵与爵位[N];经济参考报;2002年

3 李春光;官吏的来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年

4 陈立希;因“金钱换爵位”,英工党筹款人“二进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5 刘志琴;中国人的政治意识[N];学习时报;2007年

6 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 徐刚、史玉梅;广东学者最关心“公民道德建设”[N];广州日报;2006年

7 记者 何屹;多莉羊之父获骑士爵位引争议[N];科技日报;2008年

8 陈立希;涉“金钱换爵位”案,布莱尔助手被捕[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9 王薇;布莱尔和警察“约会”将近?[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徐磊邋徐向明;汉朝敬老养老的赋税政策[N];中国财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卫红;北魏考课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

2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4 苗霖霖;北魏后宫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邵正坤;北朝家庭形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陈琳国;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89年

7 杨龙;北魏政权中的汉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黄河;北魏监察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陈开颖;性别;;信仰;;权力[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徐成;北朝隋唐内侍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亮良;西北屯戍o"|!中常墜的吏卒爵位,

本文编号:2427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27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8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