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新疆对灾荒的勘灾审户制度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ief system of the Qing government to Xinjiang region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survey and reviewers procedure of Xinjiang in Qing Dynasty by combing the literature and materials of the Qing Dynasty. It shows that the system of investigating disaster and examining households in Xinjiang in Qing Dynasty has been gradually perfected and standardized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implementation. Both relatively tight and flexible, not only reflects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remote area of Xinjiang,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Xinjiang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hinterland gradually.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had a positive effect at that time, but also had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national disaster reduction and disaster relief in the construction of Xinjiang.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新疆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民国新疆灾害与政府应对研究(XJNUBS110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9;D6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向军;清前期的灾况、灾蠲与灾赈[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亚中;;汪志伊《荒政辑要》浅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刘方健;;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吴滔;明清雹灾概述[J];古今农业;1997年04期
4 刘亚中;;《荒政辑要》的成书原因及其地位[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江太新;;对顺康雍乾时期扶农政策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03期
6 阿利亚·艾尼瓦尔;;清代新疆报灾程序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振娜;近代济南慈善救济事业研究(1840-1949)[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苏凤格;康熙时期黄淮水灾及其救治措施[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祁磊;明清时期救荒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刘峰;清代乡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5 曲伟强;清前期山东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6 张蕾;1910-1911年东北鼠疫与山东疫情兼论鼠疫在山东流行的环境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孙德全;康雍乾时期江南布政使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8 张韬岚;试论清代陕南地区的荒政实施[D];复旦大学;2010年
9 林楠;近代中国灾害救助中的民间参与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风雷;;论清代新疆地区蒙古官学沿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冯玉新;;清代新疆自然灾害初探[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11期
3 吴元丰;;清代新疆历史满文档案概述[J];满语研究;2010年02期
4 潘文生;;试论清代在新疆的兵屯制度及其历史作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5 杨琰;清季新疆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周卫平;;清代新疆官制边吏研究综述[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道瑞;;清代未及颁发的“四色龙勋章”[J];紫禁城;1991年05期
8 季静;;简述清代东蒙移民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9 吕一群;;清代湖广私盐浅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付永正;王继光;;清代庄浪满城述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2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徐心希;;嘉庆、道光年间越南铜钱流入的原因与清政府的查禁政策[A];福建省钱币学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郭蕴静;;试论清代并非闭关锁国[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三辑)[C];1987年
7 乌力吉陶格套;;清朝对蒙古的立法概述[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8 苏德;;关于清末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放垦[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9 苏德毕力格;;清朝对蒙政策的转变——筹划设省[A];蒙古史研究(第六辑)[C];2000年
10 吴建雍;;清代北京的粮食供应[A];北京历史与现实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宝英;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奉行“一口通商”政策始末[N];中国档案报;2006年
2 刘铁军;盐商与扬州[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4 刘丹;清政府实行“宝星”奖赏制[N];团结报;2000年
5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6 ;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8 王树连;不断萎缩的清代疆域[N];中国测绘报;2006年
9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10 郭玉兰;权力寻租:官府与晋商[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苗月宁;清代两司行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5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8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磊;清代贵州女性生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2 段佩君;清代台湾人口地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王璐;清代蒙古行政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4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张建民;清代杀虎口税关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包翠珍;清代蒙古地区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姚伟;清代政治传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冯君;清代归化城商业贸易的兴衰及其影响[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赵慧勇;清代东北移民文化与传统风俗变迁[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安阳;清代新疆锡伯族移民及其边疆开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8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3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