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私学教育对当时教育的影响
[Abstract]:In the early days of Liao Dynasty, there was no unifie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after th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licy of respecting Confucius and worshiping Confucianism was formulated. Under this political situation, the official education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but it can not satisfy the people of all levels of the country to the desire for knowledge, which makes the private education developed vigorously because of the need.
【作者单位】: 石家庄学院;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分类号】:K246.1;G5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桑秋杰;;儒学对辽代社会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桑秋杰;高福顺;;辽朝东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高福顺;;辽朝中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5期
4 夏宇旭;;浅析金代契丹人对西辽的投奔及对金朝的影响[J];兰台世界;2008年19期
5 王冰;;论辽代的文书档案工作[J];兰台世界;2009年06期
6 夏宇旭;;金代契丹人的佛学思想[J];兰台世界;2010年21期
7 桑秋杰;高福顺;;辽朝教育的发展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7期
8 黄楠;;浅析辽朝的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桑秋杰;;儒学对辽代社会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张志勇;;三十年来辽代教育研究述评[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3 马燕茹;;论辽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建树与儒学发展[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年03期
4 高福顺;;辽朝私学教育初探[J];求是学刊;2010年04期
5 桑秋杰;;中国辽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因[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姜含;辽代五京建置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刘德浩;辽代文学地理探论[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永谦;辽史地理志考补──中京道、南京道、西京道失载之州军[J];北方文物;1998年03期
2 王德忠;论辽朝社会阶层间的流动及其意义[J];东北师大学报;2005年02期
3 顾宏义;辽代儒学传播与教育的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4 高福顺;;辽代上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2期
5 冯永谦;辽史地理志考补——上京道、东京道失载之州军[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4期
6 高福顺;;辽朝南京地区官学教育发展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1期
7 桑秋杰;高福顺;;辽朝教育的发展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07期
8 曹显征;辽中期徙都中京原因管窥[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雯雯;;论辽朝汉族官僚群体的地位及其影响[J];东北史地;2009年01期
2 黄楠;;浅析辽朝的教育[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郭炳洁;;论汉代私学教育对社会的影响[J];东南文化;2008年06期
4 王德忠;西夏的外戚专权及其影响[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5 马慧丹;;辽朝初期对汉族人口的安置与管理政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江连山;秦末农民大起义原因新探[J];北方论丛;1999年03期
7 杨绪敏;明代求实思潮的兴起与考据学的成就及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8 赵永春;;试论“澶渊之盟”对宋辽关系的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2期
9 武玉环;;契丹文化的源流及其历史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刘建丽;论儒学对西夏社会的影响[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保万;;朱熹对黄干的影响[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王学勤;;从扎兰屯出土的辽代窖藏钱币谈辽朝对北疆地区的开发[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八辑)[C];2006年
3 郭丽萍;;三晋文化对秦文化的影响[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4 孟广耀;;术不姑与辽朝的关系[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1)[C];1981年
5 霍宇红;;浅谈辽朝的历史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廖大珂;;中葡关于满刺加问题的交涉及其影响[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关树东;;辽朝州县制度中的“道”“路”问题探研[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恩玉;;梁武帝的统治思想试探[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蒲霞;;论清代(1840年前)淮河流域的垦殖活动及其影响[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郭康松;吴琦;;中原典籍的入辽及其贡献[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 刘肃勇;辽朝处决死囚的特异刑制[N];团结报;2010年
2 吉林社科院 周惠泉;辽朝议政的独特方式——捺钵制度[N];社会科学报;2006年
3 田广林;草原与大海的对话[N];光明日报;2007年
4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王曾瑜;也谈河北境内的辽宋时代古地道[N];北京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信;阿骨打与“大金碑”[N];吉林日报;2005年
6 作者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N];北京日报;2007年
7 明江;掀开850年前北京建都的面纱[N];中国商报;2003年
8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刘凤翥;《内蒙古辽代石刻文研究》(增订本)评介[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占·达木林斯荣;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辽墓考述[N];赤峰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纪楠楠;辽代民族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阎盛国;秦汉时期招降战略战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周立志;宋朝外交运作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6 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曹显征;辽宋交聘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杨浣;辽夏关系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王海妍;明代捐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张曙霞;柳宗元与永贞革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榕津;武则天在唐前期的影响[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陶玲;明清时期君主对天主教的态度及其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敖红艳;王士性旅游思想初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张晓娟;龚顾情缘及顾媚对龚鼎孳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任映艳;康熙朝科举制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弓;论清代绥远地区的厅[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张焰红;汉代丧葬礼俗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魏丽;魏晋南朝都督制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侯二朋;东汉人物地域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邢子艳;论迷信神仙思想与汉武帝朝政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5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55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