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考古论稿》读后感及补论
[Abstract]:Niu Da-sheng's new book "the Archaeological Proceedings of Xixia" covers a wide range and respects authority without blindly following it. It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innovative academic views, which has caused great repercussions in the academic world. However, the inscriptions on the inscriptions, such as the inscription of the Jin Xia boundary tablet and the Daxia State burial ceremony, still have some residual meaning to be issu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olden Xia Boundary tablet" of Sitong, it can be seen that Kim Jong-long, in four years (1159), located the Qin Great Wall site between Wuqi County in present-day Shaanxi Province and Huachi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between the Jinxia Boundary and the Jinxia Boundary in present-day Shaanxi Province. This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Jin Dynasty's Jingzhaofu Road Map marked by the "Jingzhao Fu Road Map" drawn by the "Chinese Historical Atlas" and the presumption of the Jin-Xia boundary line in the north of the Wuqi County in Changcheng, in the paper "the Boundary and Boundary of the Xixia". The writing time of the articl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error of a "Daqing three years"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Russian-Tibetan Blackwater City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ree years of Daqing" as well as from the "Grand Xia State burial Scherry". The writing time of the article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error of a "Daqing three years" presentation in the Literature of the Russian-Tibetan Blackwater City. Writing time, Li Yuanhao officially called the emperor time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action time of the three time difference order to further corroborate.
【作者单位】: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4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国楼;孟志强;;北宋时期植桑养蚕副业[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 张力奎;;宋代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之考证[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隆文;陈怀宇;;梅关与梅关古道[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周腊生;五代三大状元[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5 张富春;;新发现的南明天妃封号[J];莆田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杨柏林;;黄滔集版本源流考述[J];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宋国强;刘鹏志;朱桂通;;莆田黄石文庙的启示与思考[J];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杜亚雄;;五次写作中国乐理的学术心路[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9 郑祖襄;;《乐学轨范》唐琵琶乐调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安潮;;《秦王破阵乐》考[J];文化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凇;;跨过“虎溪”——从明宪宗《一团和气图》看中国宗教艺术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艺术的超越与文明的发展”艺术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姜鹏;;宋初文治导向与经筵缘起[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七辑)[C];2009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8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9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宫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4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黄艳春;胡宿及其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海花;《尔雅》词语与《汉语大词典》订补[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兵;《容斋随笔》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蕤,冯璐璐;宋夏时期河陇地区民族关系格局简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姬乃军;;陕西吴旗出土金与西夏划界碑[J];文物;1994年09期
,本文编号:2467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46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