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发布时间:2019-08-28 07:37
【摘要】:由对人之感性的肯定走向对程朱之理、气二元论的质疑,把原本超然在上的"理"引向人的自然性方面,在现有秩序中安置人欲,在人性的自然中建构秩序,这是明清思想家基于新的社会现实踩出的一条思想之路,由此决定了明清思想的纵向理路和横向关涉面:在形而上理据的探索层面,由陈献章发端,沿着"理欲之辨"这一主线展开,最后在戴震那里实现了由内而外的范式转型;在社会现实的应答层面,可以概括为五个相互关联的重大问题,即君权的强化和士大夫群体意识的觉醒、象征性权力资本的维护、民本思想的新探索、华夷之辨的新内容、实学与虚学的纷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天下秩序的构成、演变与未来可能性”(12YJA770024)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宪堂;;奢侈的文化特质与经济机制——兼论外贸在资本主义兴起中的作用[J];东岳论丛;2005年05期

2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角[J];河北学刊;2004年03期

3 张双志;;清朝皇帝的华夷观[J];历史档案;2008年03期

4 李宪堂;;明末清初王学修正派社会政治思想述要[J];史学集刊;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王光志;翟爱华;;《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李少军;;《书痴》:封建文人之人生寓言[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4 江海;从四无说看王阳明的四句教[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刘宏;;宋明理学家对《大学》主旨定位之差异[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兼与康德意志自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李华兴,张元隆;中国近代国家观念转型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翟奎凤;;致良知与致中和——王阳明中和论思想发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汪高鑫;;论“通经致用”的经学传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杨国荣;;心学的意义之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周翻翻;;浅析平坝第一进士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文化渊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永文;;王阳明与书院关系考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戴兆国;;朱子《大学章句》与王阳明《大学古本旁释》比较研究[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承;;朱熹格物学说的倾向和矛盾[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晓昕;;论“知行合一,协力争先”[A];贵阳市经济社会文化大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C];2010年

7 刘丽莉;;心灵和谐与社会和谐——从王阳明的心性之学谈起[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翻翻;;浅析陈法与王阳明的思想正视贵阳“三创一办”[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再认识[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五辑)[C];2010年

10 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平民主义美学[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4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献忠;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潘新丽;中国传统医德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学贵;明代文人与庐山关系考述[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肖志珂;张君劢论德与知[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包青山;士人精神与文化重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蓝韶昱;中越边境土司社会互动与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王芳;论《红楼梦》中的三个女儿世界[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锦;叶向高《四夷考·北虏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冷兰兰;儒家之“勇”的伦理意蕴[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谭必友;;流官群体与十九世纪民族地方志描述视角的变迁——以乾隆、道光、光绪本《凤凰厅志》比较研究为例[J];清史研究;2005年04期

2 毕道村;奢侈品的生产和贸易在中西封建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J];史学集刊;1996年04期

3 王卫平;明清时期太湖地区的奢侈风气及其评价——吴地民风的嬗变研究之四[J];学术月刊;1994年02期

4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初步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02期

5 钱江;1570—1760年中国和吕宋贸易的发展及贸易额的估算[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香莲;;历史是一面镜子——浅论北魏文化构建与当今和谐社会的通性[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何丽文;;铁血舞台上的悲歌[J];黑龙江史志;2010年23期

3 吕淑红;论劳乃宣现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4 韩玮;;明清晋商研究中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年02期

5 赵煌;;和谐的杯酒释兵权[J];学理论;2009年16期

6 李明伟;;综合与凝滞:清前期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发展[J];新视野;2010年01期

7 邱洪;;从“许慎文化”到“尹珍文化”[J];教育文化论坛;2010年04期

8 刘建梅;;论先秦行政管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8期

9 梁健俊;;先秦档案文献典籍的文化溯源[J];管子学刊;2007年04期

10 南炳文;;海瑞之廉洁反贪与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J];史学集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缪钺;;略谈五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2 邓小南;;《宝训》《圣政》与宋人的本朝史观——以宋代士大夫的“祖宗”观为例[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3 刘志琴;;封建统治衰变中的文化与世风——《晚明文化与社会》序[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刘燕燕;;明末福建士大夫与天主教传教士的对话[A];福建省首届海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日根;;明清福建民间规约与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借鉴[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6 滕绍箴;;论清代满洲贵族认同中原文化之管见[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井上_,

本文编号:2530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30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7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