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彬在交趾的治理措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8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选,李勇;程演生《天启黄山大狱记》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申斌;;明朝嘉靖隆庆期山东均徭经费初探:基于《山东经会录》的分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黄忠鑫;;明代前期祁门地方社会与赋役制度——徽州文书残卷《百户三代总图》考析[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4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5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6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10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吴为民;汉语性别词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宋佳;经方50味药物在明代13位医家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纯艳;;宋朝与交趾的贸易[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2 李龙燕;阿雅土司及其末代长官龙上登[J];云南档案;1998年04期
3 李新平;;马援平定交趾及对交趾的贡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11期
4 粟冠昌,魏火贤;宋王朝与交趾关系叙论[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02期
5 张金莲;六世纪前的交趾与内地交通[J];学术探索;2005年01期
6 袁运福,尤建设;论秦汉时期汉文化对交趾的影响[J];天中学刊;2003年03期
7 李富森,董利江;宋朝与交趾的朝贡贸易[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娟;;《尧典》之“南交”非汉之“交趾”考[J];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9 傅纯英;评马援南征[J];史学月刊;1993年02期
10 邱普艳;李新平;;士燮与儒学在交趾的传播[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元林;;秦汉时期番禺等岭南港口与内地、海上交通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商传;;论解缙[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3 周永卫;;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几个问题[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戴可来;;宋代早期的中越关系[A];中外关系史论丛(第二辑)[C];1986年
5 菊地大;;前期孙吴政权与荆州、交州[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萧易;晋代蜀人的悲凉流亡路[N];成都日报;2006年
2 龙门石窟研究院 李建厚 李心坚;龙门石窟潜溪寺渗漏水原因分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3 吴晓萍;宋代外交管理制度的特点[N];光明日报;2006年
4 支云华;爨氏统治南中究竟多少年?[N];云南日报;2003年
5 高新生 李兆春;汉朝海防[N];中国海洋报;2009年
6 肖正伟;古哀牢国的疆域变迁[N];云南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爱华;南宋地缘政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宁;高丽、交趾对宋朝政策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仉惟嘉;论金代河患[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敬伟;明罗汝敬事功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4 李富森;略论占城与宋朝的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5 朱文慧;宋代广南西路对外贸易初探[D];暨南大学;2006年
6 钱志豪;宋徽宗时期的对外政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学要;明代河南地区黄河水患与治理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周凯歌;明初中越关系史略论(1368-1424)[D];暨南大学;2004年
9 董利江;宋黎战争与中越宗藩关系[D];郑州大学;2005年
10 袁国客;清代海南治黎及其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46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6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