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降云;王阳明的学习思想[J];晋阳学刊;2003年01期
2 肖剑平;;王阳明“知行合一”本体论解读[J];求索;2010年04期
3 王党辉;;存在的澄明:“心即理”与“知行合一”[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晓昕;;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发展的三个阶段[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马关泉;;论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及现代意义[J];武警学院学报;2007年11期
6 熊吕茂;何可可;;论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刘世仁;;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后学的影响及其现代价值[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商雅琼;;论王阳明的知行观及其道德修养理论[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Z1期
9 常晓薇;;析王阳明论为学工夫[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吴兴怀;;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兆路;潘钰卿;;说性灵,道阳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2 张庆熊;;瑞士学者耿宁谈王阳明的“良知”与“见闻之知”[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3 ;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汇报材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孙开泰;;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6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7 林乐昌;;王阳明的讲学生涯和社会教化使命[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肖永明;彭爱华;;阳明心学的兴起对书院讲学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吕景琳;;明代王学在北方的传播[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10 耿宁;曾亦;;王阳明及其弟子关于“良知”与“见闻之知”的关系的讨论[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企人;学习的至高境界:知行合一[N];中国航天报;2010年
2 南方基金专户投资管理部投资经理 游海;投资贵在知行合一 更要耐得住寂寞[N];证券时报;2011年
3 方其军 顾玮;知行合一 薪火相传[N];宁波日报;2011年
4 刘少雄;上杭兴起“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究热[N];闽西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蒋凤;“象祠与王阳明”高级学术论坛在黔西举行[N];毕节日报;2010年
6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党组书记,作品杂志社社长 廖红球;知行合一 春华秋实[N];文艺报;2010年
7 厦门大学哲学系 乐爱国;王阳明:论自然知识[N];光明日报;2011年
8 北京林业大学 王传书;全球视角下的王阳明[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钟秋鹏;知行合一惠苍生[N];韶关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冯淮河 李斌;领导一马当先 员工知行合一[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2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3 鲍世斌;明代王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朱晓鹏;王阳明哲学与道家道教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多旭;教化与工夫[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陈瑞波;孙奇逢理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左东岭;李贽与晚明文学思想[D];南开大学;1995年
10 童中平;随处体认天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颢;论王阳明“致良知”及其价值[D];安徽大学;2007年
3 翟因奇;唐君毅论王阳明哲学[D];吉林大学;2010年
4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雷松;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李剑虹;王阳明哲学对《大学》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03年
7 赵晶;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瑾;心学与管理[D];苏州大学;2003年
9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薛荔立;王阳明教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6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576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