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教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3:01
【摘要】:中国古代女子是被绝对拚弃于学校大门之外的,但这决不意味着统治者对女子教育的忽略轻视,相反,从先秦儒家经典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代对女子的教育重视毫不亚于男子,只是教育的宗旨目的不可同日而语,而担负这一重大使命的教材就应运而生,女教书体现了古人观念中女子教育的特殊性,这主要体现在教育宗旨上,即并非对女子个性才能的发展重视,而是提倡女子教育以家庭、宗族、国家为本位,教导女子自觉履行“三从四德”之道,培养父权社会所需要认可的贤妻良母。 本文研究对象是唐代女教书。第一章唐以前的女教书。以叙述唐以前女教书状况为铺垫和过渡,对女教书追本溯源,首先指出散见于先秦儒家经典中教训女子的金科玉律。其次重点介绍了唐以前留传保存至今的两部女教书:《女诫》、《列女传》的情况。最后对这两部女教书开山之作的影响意义加以总结。 第二章唐代女子教育和唐代女教书。首先为了更清晰简洁地叙述考察唐代女子教育情况,将唐代女子分为皇家女性和士人女子两个相对来说有条件和能力接受正统女教的女性群体,其隶属的阶层不同,教育情况会有所差异,但大体上能体现自先秦到唐一脉相承的女子教育体系和状况,同时可以看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更迭,使女教思想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上反映一定时代特色。关于唐代女教书的存录情况,根据的主要是两《唐书》中的《经籍志》、《艺文志》,及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唐代女教书存世的只有《女论语》、《女孝经》,以此为切入点做纵横对比研究,能帮助我们更深入了解唐代女教书的一般状况。 第三章《女论语》、《女孝经》的作者研究。以两《唐书》本传为基本立足点,再征引相关史料文献对两部书作者的生卒、家世、经历等情况进行考证研究,以便“知人论世”,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作品。 第四章《女论语》、《女孝经》的文本研究。分为四小节,前三节是作品本身的相关研究,论述了两部女教书的写作背景、写作动机,以及紧扣文本所得出的结论;第四节是从两部女教书的内容中引发伸展所得出的关于唐代母训文化的一些观点。 结语总括《女论语》、《女孝经》在后世的影响及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42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宏;福建清代女诗人薛绍徽思想与诗词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强;唐代女训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何前;女孝经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邓文博;唐宋女子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萌;唐代女教与贞节观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倩;唐代女子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宋海丽;明代帝后编撰的女教书及其女教思想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阚珊珊;唐代女子孝道教育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30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30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