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7 01:44
【摘要】:大夏河是黄河上游地区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流经临夏盆地注入黄河,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结合部,自然环境具有典型的过渡性,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多民族聚居,人文环境复杂,因此研究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有着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自秦汉以来,随着该区域逐步纳入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内,流域内的开发活动也日益加深,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得到开垦,人类对流域内森林植被的干预不断加强。明清时期该区域人为开发活动剧烈,是该区域森林植被变迁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主要受自然环境和人为两个因素的影响,自然方面,明清时期处于“明清小冰期”气温降低,气候发生变化导致森林植被发生变迁。人为方面,明代开始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和移民政策,大夏河流域的森林植被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到了清代,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林木的需求量加大,森林植被的破坏更加剧烈。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是受到气候、环境、政策、战争等诸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森林植被覆盖率是不断减少。森林植被在大夏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该区域经济成分的多样性,其中森林植被无论在农业经济、牧业经济、商业经济中都意义重大,比如农业工具大多由木材制作,牧业生产中的好多器具都离不开森林植被,而商业经济中的大多产品本身就出自森林,同时林木产品长期作为大夏河流域人们社会生活的补充而存在。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18.5;K24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樝;;阳樝的诗[J];青海湖;2016年11期

2 李富元;;空旷(组诗)[J];诗林;2017年01期

3 郭栋超;;欲望之水形[组诗][J];诗潮;2017年06期

4 张琳;;甘肃行:绣在丝绸之路上的时光[J];飞天;2017年09期

5 王乃迅;陶龙;;我家住在大夏河[J];音乐天地;2007年06期

6 何学仁;泄湖峡电站冬季安全运行的措施[J];水力发电;1989年04期

7 李小荣;;大夏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07期

8 长全;;大夏河流域临夏段小水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年10期

9 张荣;;大夏河流域水文与环境特征分析[J];甘肃农业;2009年11期

10 张世军,李清华;大夏河流域水文特性与水资源利用[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学仁;;浅谈对我州小水电厂的安全管理[A];西北五省(区)水电学会联系网第20次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邹海林 通讯员 赵怀斌 马春伟;民生大餐 产业引擎[N];甘肃日报;2016年

2 白兴华;临夏县大夏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N];民族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马龙 刘刚林;以节为媒 展临夏城市新形象[N];民族日报;2017年

4 记者 白育庆;大夏河在哭泣[N];甘肃日报;2005年

5 常亮;大夏河治理可研报告通过评审[N];甘肃经济日报;2011年

6 常亮;大夏河治理工程可研报告通过评审[N];甘南日报(汉文版);2011年

7 记者 郭鹏 通讯员 毛辉成;“双拥”潮涌大夏河[N];甘肃经济日报;2004年

8 李杰;临夏市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验收[N];民族日报;2010年

9 通讯员 马士璐;大夏河边春潮涌[N];民族日报;2014年

10 张智霖;临夏市大夏河南岸片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N];民族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学平;明清时期大夏河流域森林植被变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8年

2 康瑞琴;大夏河临夏段原生动物群落特征及其对水质的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谢光典;公元七至九世纪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历史地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11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311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