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视角下对秦“收兵”“禁武弱民”之己见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绪胜;;墨家:显学的式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贾丽英;论汉代和蕃女性[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孙文阁;西汉陵县简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4 李峰;;宣帝弊政及对西汉后期政局的影响[J];北方论丛;2012年01期
5 程丽云;王凤双;;西汉重农政策的推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0期
6 郭友亮;;西汉梁国经济发达的原因及表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7 尚学锋;从《关雎》的阐释史看先秦两汉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李山;汉儒《诗》说之演变——从《孔子诗论》《周南·汉广》篇的本义说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徐彩桐;刘占鲁;;论中国封建社会习武者人格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田延峰;佩剑风习流变及文化内涵[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郝建平;;汉代统治思想变迁对教育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海燕;汉代平民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刘秀慧;《淮南子》与汉初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继刚;汉灵帝鸿都门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小锋;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9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尹建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3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成胜;试析西汉前期功臣列侯宗室诸王相制相依之局[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6 郜金山;汉武帝时期朝议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陈文婷;试论西汉初期政论散文风格的形成与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迎春;论秦的标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学才;千乘欧阳氏家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方祥;;对秦“收兵”“禁武弱民”之说的质疑和辨正[J];体育科学;2007年11期
2 戚世孝;;纪念、思念、怀念[J];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05年01期
3 王子今;;说商君“强国弱民”理念[J];博览群书;2010年10期
4 贺刚;;感题[J];词刊;2013年03期
5 刘礼堂;简论秦国的人才开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泊源;;发愤图强[J];宁夏文艺;1960年09期
7 张作耀;论曹操的无令弱民兼赋思想[J];文史哲;1998年04期
8 刘晓;父亲刘公武投笔从戒的抗日经历[J];文史博览;2005年19期
9 老兵;;美女葫芦[J];辽河;2013年09期
10 林丹;;王安石变傻[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8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 研究员 汪明;“公弱民强”不应是政策过度扶持之果[N];中国教育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柯进 高毅哲;这里的教育为何“公弱民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荣晖;法家、兵家思想的近缘性与商鞅、韩非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5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34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