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文化互动与北魏佛教造像衍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K879.3;K239.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剑平;试论汉化佛教造像艺术的审美意匠[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谢成水;唐代佛教造像理想美的形成[J];敦煌研究;2001年03期
3 任志录;山西省阳泉市新发现一批佛教造像[J];文物世界;2001年02期
4 郭志诚,高生记;论山西唐代佛教造像的艺术性[J];沧桑;2002年06期
5 黄才良 ,赵广铃;佛教造像业现状刍议[J];佛教文化;2002年Z1期
6 董立军;青州出土佛教造像艺术风格研究[J];美术观察;2002年11期
7 陈亮;陕西扶风馆藏北朝有铭佛教造像及相关问题研究[J];文物世界;2002年05期
8 ;青州北朝佛教造像[J];美术;2002年12期
9 王名峰;中国佛教造像的引进及艺术特色探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许宝哲;中国佛教造像美学管窥[J];文物世界;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蔡伟堂;;佛教造像——敦煌佛教造像的君权意识[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茅子芳;;如何加强对宗教文物的保护[A];面向2049年北京的文物保护及其现代化管理学术论文集[C];2000年
3 王可平;;西北雕塑与民族意识[A];东方丛刊(1992年第2辑 总第二辑)[C];1992年
4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王征;;库木吐拉GK20窟和北凉北魏早期佛教造像的比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田怀清;;巍山(山龙)(山于)图山南诏寺庙遗址出土释迦、多宝佛教造像的初步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山西:佛教造像“穿越”千年[N];光明日报;2013年
2 李培林 郭银堂;山西忻州出土北朝至唐佛教造像[N];中国文物报;2013年
3 记者 张芹 通讯员 王静;市博物馆将办佛教造像展[N];连云港日报;2008年
4 本报实习生 孙青 本报记者 刘萍;2895件佛教造像及残片重现北朝文化神韵[N];河北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米根孝;中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特色[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杨一苗邋耿凌楠;陕西留坝县发现隋唐佛教造像龛[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记者 根秋多吉;我州发现国内最早的后宏期摩崖佛教造像[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8 记者 刘钢 俞铮;青州佛教造像亮相柏林[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9 马世长;从《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的出版 谈佛教造像资料的整理与研究[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邺城考古队;河北邺城遗址发现佛教造像埋藏坑[N];中国文物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刘京涛;蒙原佛教造像变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叶原;胡汉文化互动与北魏佛教造像衍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年
5 王梅格;十个微笑[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6 白文;关中唐代佛教造像的图像志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华;论唐代佛教造像的丰腴化[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董立军;青州佛教造像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3 王雅茹;试论北齐青州佛教造像的审美风格[D];青岛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阳;北齐晋阳佛教造像艺术特征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年
5 李青蓝;南北朝石雕佛教造像的造型特点及对我毕业创作的影响[D];湖北工业大学;2015年
6 李晓云;论笈多美术对南北朝后期与隋代佛教造像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杨淑芹;山东地区唐代佛教造像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0年
8 刘莉莉;河洛地区北朝佛教造像碑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9 肖丁;西安地区北周佛教造像及其渊源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10 李方;明清时期湖南佛教造像的区域性比较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37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3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