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星占与帝王政治
发布时间:2020-07-19 06:47
【摘要】:本文以星变为切入点,以史传占验为核心,从政治和祭祀礼仪两方面讨论星占,重点考察星占对唐五代帝王政治的特别影响。全文共六章,两篇附录,分四个层面进行阐述。 第一层面,星占管理体系的考察。唐五代时期,国家对星占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天文机构的改革和完善来进行的。乾元元年,肃宗的天文机构改革进一步凸现了司天台“观察天文”的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唐代天象观测和预言的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有迹象表明,唐宋时期,官方的天文机构经历了由单一的太史局(司天台)向二元双重管理体制(司天台和翰林院)发展的阶段。不过,从现有材料来看,二元制的管理体制在李唐的天文星占管理中表现得并不明显。 第二层面,星变象征意义和星占方式的考察。比如,日食的发生象征着君主统治的忧郁和危机,月食是帝王后宫和诸侯大臣失职行为的警示。流星和大星的灾祸主要取决于坠落的地点,前者通常是军事败亡的宣示,而后者则是大臣死亡的预兆。彗星的情况比较复杂,举凡政治“革命”、军事谋叛以及水旱灾害都有可能与其相关,需要具体分析。今天看来,星变由于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因而古人对星变象征意义的解释均属附会,但是它在当时却为大多数人所相信。而从《新唐书·天文志》的天象记录来看,日食和彗星的部分预言还是结合了天文官员的时势判断,较为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人物和事件。 唐五代星占的基本模式,归纳起来有分野占和星官占两种方式。前者是基于天上二十八宿与地上十二州建立的对应关系而进行天象预言和占卜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预言的形式来对灾祸降临的地理区域和空间范围给予大致性的确定。后者是通过天上星官与人间社会的对应模式,进而将灾祸和危机的出现与帝王政治中的人物和事件联系起来。两者的有机结合,共同成为帝王处理军国大事的重要依据。 第三层面,星占对帝王政治影响的考察。日食、彗星等异常天象出现后,朝廷着眼于“修德”、“修政”和“修禳”的主旨,采取诸多救护措施。(1)从“修德”来说,皇帝要颁布“罪己”诏书,通过素服、避正殿、减膳、_估值刃问嚼炊宰约旱男形泄娣逗驮际S氪讼嘤Γ坏┚咛宓奶煜笥朐谖坏闹凑蟪冀⒘颂囟ǖ亩杂叵怠D敲矗凑蟪家惨诱潞腿粘P形屑忧孔晕以际思壕≈埃诱迳咸岣叱⒌陌焓滦屎椭凑健
本文编号:2762073
本文编号:2762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76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