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04:47
   本文以明代福建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篇章来阐述。第一编包括前7章:通过多方搜集整理史料,论述了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的概况,探讨了水、旱、风、潮、地震、低温等主要灾害的时空特点以及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特点有:我省最大的两种灾害是旱涝灾害,形成“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的特点;灾害群发比率大,水、旱、风、地震等灾害频繁;沿海与山区灾害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我省明代自然灾害的上述特点,第二编从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个方面考察其根源,得出以下结论:明代福建处于全国范围的明清宇宙期中,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并不同步,各个灾害爆发的高峰期也有所不同。我省自然环境是背山面海,相对独立而又有紧密内部联系的地理单元,在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大规模的人为活动是造成福建明代自然灾害加剧的重要因素,而人口与耕地的矛盾不断加剧,社会承受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人为因素是造成或加剧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学位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K248
【部分图文】:

风灾,福建,信息,宇宙


代一朝的三分之一弱,可见明朝风灾之严重。其中包括年代久远,记载不样的因素,但其根本在于福建风灾明清宇宙期的到来,明代风灾次数大幅度增加。图4一1明代福建风灾次数Pieutre4一1thewindstomrofFujinainhisotyr八U八llUn甘氏口,︼‘.几唐北宋南宋元明综合图4一2的信息可以看出,有明一代中,十六世纪达到风灾最高峰,是为福建风灾的明清宇宙期的开端。十四世纪发生3次,十五世纪23次,十六世纪75次,十七世纪71次。具体的说来,是在武宗正德年间,即十六世纪初,风灾次数大幅度增加,福建地区风灾的明清宇宙期开始了。图4一2明代各个世纪风灾次数Piocter4一2htetimesofe朗hcenUtyrofwindostmrofFujinaduringMingDynasyt早8—{}}二墨竺竺生竺到至}︵侣扮寡。忿刹敏甲+刹软长刻派十目+︵叹粉89的工︶刹识目+图4一3为明代二百多年来的每50年内风灾年数的滑动曲线。明代福建风灾发生的平均值为32.72,可以从图标中看出,每50年内水灾年数的滑动曲线基本走势是不断向上攀升

曲线图,海潮,福建,潮灾


灾害都少于10次。唐朝是1次,北宋4次,南宋3次,元代3次。虽然这些记录有年代较久远,记载不详细清晰的可能性,但根本上是由于明代福建海潮灾害确实大幅度增加了。图5一1历代福建海潮灾害次数Pieuters一1thetidedisasterofFujinainhisot甲只口n甘只口n甘尸O血11甘比口n甘﹄勺n甘d‘d占。口QOC‘O‘,上,火唐北宋南宋元明(4)从图5一2可以看出,有明一代中,从十五世纪后期开始,为福建海潮灾害的高发期,是为明清宇宙期的开端。具体的说来是在宪宗成化年间,即十五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灾害次数大大增加了,开始了福建地区海潮灾害的明清宇宙期。图5一2明代各个世纪海潮灾害次数Piocters一2htetimesofeacheenotyroftidedisasterofFujinad丽ngMingDynasyt...4-明代中各个世纪的海海潮潮灾害次数数︵侣断扮寸侧9忿派刹甲十毓刹长+毓制目+︵叹断扮89的忿派刹目+图5一3为明代二百多年来的每50年内海潮灾年数的滑动曲线。明代福建潮灾发生的平均值为.735,可以从图标中看出,每50年内潮灾年数的滑动曲线围绕着平均值上下波动,在明代经历了从少一多一少的过程,但是较水灾、早灾等曲线图来看,并不能表现出特别清晰的规律。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明代福建潮灾有两个高发期,第一个在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利平;;明代海盗吴平及其生死考[J];兰台世界;2011年13期

2 吴永宁;;略述明代福建对琉球造船发展之影响[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董进;;图说明代宫廷服饰(一)——皇帝冕服[J];紫禁城;2011年04期

4 郑宏;;闽台传统蔗车初探[J];福建文博;2010年04期

5 高文涛;岳宗霞;;明代的巫术和巫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陈静宇;;论明代城市发展对通俗小说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7 鲁烨;;明代茶具与茶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8 ;2010年《福建文学》作品转载及入选情况[J];福建文学;2011年09期

9 闫璘;;明代西宁卫的峡榨考述[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10 陶诗媛;;明代火灾及其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文仙;明代套色印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沈文凡;排律文献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静;金元明时期温病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4 蓝武;元明时期广西土司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6 沈敏;明代“神仙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赵艳;明代方剂学成就与特点研究(公元1368年~1644年)[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9 刘晓军;明代章回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龙;明代公文变革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虎;明代木刻人物画题材与风格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5 林建筑;明代水西彝族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张然;明代家训中的经济观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瑞军;明代与日本足利幕府朝贡贸易之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86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1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