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弭灾制度浅析
发布时间:2021-01-10 08:09
我国古代灾荒频发,水灾、旱灾、冰灾、雹灾、地震及其他气象性的灾害,无时不在侵袭着历朝历代。为了减轻灾害、救治灾荒,统治阶级及广大的下层人民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救灾、减灾经验,而且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救灾减灾制度。秦汉的弭灾主要包括帝王自谴祈祷,更改年号、策免三公,大赦与录囚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有不足。
【文章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3(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弭灾制度
(一) 帝王自谴与祈祷
(二) 更改年号、策免三公
(三) 大赦与录囚制度
二、弭灾制度影响
(一) 延误救灾时机
(二) 耗费钱财物资
(三) 赦免录囚之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官方祈雨考述[J]. 郭宏珍.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先秦政治救灾制度研究[J]. 郑彩云,熊慧勇,吴志刚.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0)
[3]“慎刑”与“宽严相济”——以中国传统法为视角的考察[J]. 孙光妍,隋丽丽. 学术交流. 2008(11)
本文编号:2968374
【文章来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33(01)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弭灾制度
(一) 帝王自谴与祈祷
(二) 更改年号、策免三公
(三) 大赦与录囚制度
二、弭灾制度影响
(一) 延误救灾时机
(二) 耗费钱财物资
(三) 赦免录囚之不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代官方祈雨考述[J]. 郭宏珍.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先秦政治救灾制度研究[J]. 郑彩云,熊慧勇,吴志刚.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10)
[3]“慎刑”与“宽严相济”——以中国传统法为视角的考察[J]. 孙光妍,隋丽丽. 学术交流. 2008(11)
本文编号:2968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96837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