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霸权与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

发布时间:2021-02-27 06:00
  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能够维系国际体系的稳定。本文基于对春秋时期华夏地区的研究发现,地区性霸权的确对地区性国际关系体系起到稳定作用。在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陷入无政府状态时,首次出现先后由诸夏国家中的霸权国齐、晋领导的霸政体系。历史事实证明,晋国作为霸权国长期领导这一体系,维系了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的相对稳定。晋国的准单极实力是晋国霸政时期春秋国家间体系稳定的根本原因,晋国的地缘位置对维系体系稳定具有重要影响,而诸夏联盟制度能够增加霸权国行使霸权、维护体系规则的合法性,并减少霸权国领导成本,对维系体系稳定发挥着辅助作用。随着晋国因内部分裂而瓦解,春秋时代相对稳定的晋国霸政体系走向解体,大国兼并战争频发,鲸吞蚕食取代霸权稳定成为国家间关系的常态,中国历史进入相对动荡的战国时代。 

【文章来源】:国际政治科学. 2019,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38 页

【部分图文】:

晋国霸权与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


图1先秦时期不同民族属性的战争数量①

国家,春秋时期


晋国霸权与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137除战争烈度和规模外,夷狄国家的削弱程度、周礼削弱的速度可作为测量春秋时期国家间秩序是否得以维持的指标,从而反映不同时期国际秩序的稳定性。夷狄国家的削弱程度以夷狄国家灭亡数量衡量,在某一时期内,夷狄国家灭亡越多,春秋时期国家间秩序的维护也就越成功;周礼对国家间关系的要求是否得以保持可以通过诸夏灭国频率来衡量,而其对各国内政的要求是否得以维持则可以通过诸夏各国弑君、逐君的频率来衡量。弑君、逐君频率越高,国家间秩序削弱越快。图2诸夏国家灭亡数量(三)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的阶段性变化本文主要以诸夏国家灭亡数量、大规模高烈度战争的数量、夷狄国家灭亡数量和诸夏国家弑君或逐君数量等四个指标来衡量春秋某一时期国家间体系的稳定性。(1)诸夏国家灭亡数量。由图2可以看出,晋国霸政体系建立之前,诸

晋国霸权与春秋时期国家间体系稳定


图3大规模战争数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楚人的文化心理[J]. 黄莹.  楚天主人. 2013(10)
[2]先秦国家间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其启示[J]. 阎学通.  中国社会科学. 2009(03)



本文编号:3053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53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