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湖北麻城的帝主庙与土地纠纷

发布时间:2021-03-09 09:50
  湖北麻城五脑山帝主庙为鄂东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在风景名胜的另一面,它还是清代与民国时期毛氏宗族自称据有五脑山的权利证明。通过田野调查与分析族谱等民间文献,可以看到这个权利证明成立的过程也是毛氏宗族的发展与麻城地方社会秩序形成的过程。毛氏宗族通过陆续在山上增设家庙、专祠(书院)与宗祠的方式,不断宣告与稳固自己的"山主"地位,这些都突出显示了明清时期地方文化与土地权利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此外,明清两代方志纂修活动的制度化对于地方文化建设起到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一方面,因为地方文化资源有限,在修志的要求下,民间文化包括宗族文化建设中的内容逐渐进入了志书当中,成为地方史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修志的同时,因为地方史的信息通过种种渠道被追索,宗族也找到了更多可以借用的文化资源作为其合法性来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今天帝主庙建筑群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从空间看历史发展过程的范例。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4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一、《毛氏宗谱》中的祠堂图
二、麻城县志与毛氏族谱
三、碑与契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造神者:地方神祇正统化进程中的乡绅作为——以麻城民间帝主神信仰为例[J]. 凌礼潮.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2]地方志与地方史的建构——以清代《江夏县志》与民间文献《灵泉志》的对比为中心[J]. 张小也.  清史研究. 2012(03)
[3]明清鄂东家族性庙宇的经营与管理[J]. 徐斌.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2(03)
[4]从“自理”到“宪律”:对清代“民法”与“民事诉讼”的考察——以《刑案汇览》中的坟山争讼为中心[J]. 张小也.  学术月刊. 2006(08)
[5]象征地权与文化经济——福建阳村的历史地权个案研究[J]. 张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3)
[6]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J]. 科大卫,陈春声.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2(01)
[7]从《杨干院归结始末》看明代徽州佛教与宗族之关系——明清徽州地方社会僧俗关系考察之一[J]. 阿风.  徽学. 2000(00)
[8]地域空间中的国家秩序──珠江三角洲“沙田-民田”格局的形成[J]. 刘志伟.  清史研究. 1999(02)
[9]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J]. 刘志伟.  中国农史. 1992(04)
[10]章学诚与《湖北通志》[J]. 陈蔚松.  江汉论坛. 1981(04)



本文编号:3072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72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