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清史”与中国历史主体性
发布时间:2021-03-10 12:24
<正>本文系2018年12月22日"‘新清史’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座谈会会议纪要,由华东师范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内容经作者审核修订。"新清史"的几个论点与起源汪荣祖(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新清史"与中国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今天的题目。这个提法很好,中国历史主体性的问题,当然不是因为"新清史"开始的,在"新清史"出现之前就有这个问题。但是"新清史"更加突显了主体性的问题,因为"新清史"自称是对清朝最新、最好的一种解释。主体性这
【文章来源】:东方学刊. 2019,(01)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新清史”的几个论点与起源汪荣祖(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话语与感知:“新清史”在中国的解构与重构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新清史”与史学研究的话语更新
2、“新清史”与公众史学的话语建构
3、中国历史的感知性差异与学理分歧
新帝国史对“新清史”的影响殷之光(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副教授):
如何借助“新清史”理解中国性周展安(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晚清以来塑造中国意识的难题黄锐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
当“新清史”的解构遭遇宪法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的满汉民族关系与满族的阶级关系[J]. 李燕光. 中国民族. 1962(07)
本文编号:3074656
【文章来源】:东方学刊. 2019,(01)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新清史”的几个论点与起源汪荣祖(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
话语与感知:“新清史”在中国的解构与重构李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1、“新清史”与史学研究的话语更新
2、“新清史”与公众史学的话语建构
3、中国历史的感知性差异与学理分歧
新帝国史对“新清史”的影响殷之光(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副教授):
如何借助“新清史”理解中国性周展安(上海大学文学院讲师):
晚清以来塑造中国意识的难题黄锐杰(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讲师):
当“新清史”的解构遭遇宪法田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的满汉民族关系与满族的阶级关系[J]. 李燕光. 中国民族. 1962(07)
本文编号:30746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7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