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戊辰会试与晚明文风士习
发布时间:2021-03-14 10:54
科举的目的是考核士子的德行、道艺。科考的内容与形式直接塑造着一个时代的文风与士子的人格。明代《隆庆二年会试录》选择具有佛、道色彩的程墨,以官方的形式对以佛、道入制义(即"杂入二氏")的作法予以认可与鼓励,这与主考官、同考试官的价值取向有关。它对其后五十年的文风士习产生了直接影响,艾南英、顾炎武甚至认为它导致了晚明"空谈心性""空疏不学"的学风的泛滥。隆庆以来"杂入二氏"的具体情形甚为复杂,既有对儒家"正脉"的执著思考,也有对佛、道的生吞活剥;既形成崇尚思辨、出入子史的文风,也滋生吊诡求异、支离牵附的陋习。其所铸造的士人人格,既有学贯经史、行己有耻、德行与功业并重于世者,也有偷德堕行、和尘同光者。把"杂入二氏"等同于"空疏不学",并不能全面揭示晚明文风士习的整体面貌。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科举与士人人格
二、隆庆戊辰会试与隆、万八股文风
三、心学与文风士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炎武和“隆万之变”(下)——2013年昆山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J]. 徐建融. 国画家. 2014(06)
[2]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J]. 赵旸. 史学集刊. 2009(06)
本文编号:3082038
【文章来源】:文艺研究.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科举与士人人格
二、隆庆戊辰会试与隆、万八股文风
三、心学与文风士习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顾炎武和“隆万之变”(下)——2013年昆山顾炎武诞辰40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演讲[J]. 徐建融. 国画家. 2014(06)
[2]顾炎武对明代空疏学风痼疾的深层认识[J]. 赵旸. 史学集刊. 2009(06)
本文编号:308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08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