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吴楚战争与诡诈用兵

发布时间:2021-04-10 18:21
  春秋时期,吴楚战争表现出十分浓厚的诡诈特征,出奇设伏,不厌诈伪。由于两国地缘位置、文化背景、战略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诱敌、袭击、伏击等手段成为双方常规的战术选择;同时在积怨日久、常年敌对的形势下,亦使得双方形成了势同水火、生死对立的国家矛盾,故而战争中几乎看不到"以仁为本,以礼为固"的古军礼的踪迹。在双方漫长的军事斗争中,随着春秋时期战略格局的变化、双方实力的消长,这种高频率的诡诈用兵对当时的作战方式、用兵思维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促进了中国传统兵学文化的发展和完善。 

【文章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2019,(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吴楚战争诡诈特征浓厚的原因
二、吴楚战争中所见的诡诈用兵特征考述
    (一)诱敌。
        1. 以偏师、私兵诱敌。
        2. 以饵兵、乱阵诱敌。
        3. 诱杀敌军主帅。
    (二)袭击。
        1. 要击。
        2. 袭扰与夜袭。
        3.“踵楚”与奔袭。
        4.“未阵而袭”。
    (三)“因丧攻敌”。
三、吴楚战争诡诈用兵的影响
    (一)古军礼制度趋于消亡。
    (二)国家对抗由争霸走向兼并的先声。
    (三)古代兵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春秋时期吴楚鸡父之战相关问题考论[J]. 魏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3)
[2]论先秦时期楚国蛮夷身份的逐渐丧失[J]. 王杰,王博.  兰台世界. 2012(15)
[3]吴楚战争与《孙子兵法》之读解[J]. 周德钧,李本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1)
[4]略论吴、楚鸡父之战[J]. 应永深.  文史杂志. 1990(06)
[5]从吴楚战争看伍员的军事思想[J]. 杨范中.  江汉论坛. 1984(07)
[6]吴楚战争的几个问题[J]. 龚鹏九.  求索. 1982(05)



本文编号:3130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30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0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