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由主入辅型”陪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6 17:19
“由主入辅型”陪都,是中国古代陪都类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亦为主辅(首都与陪都)关系转换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历史时代上可追溯到商代,下可延至清代,共有十余座中国重要城市有此历史经历。这些城市具有的自然条件方面的先天优势和它们作为都城后所形成的社会与人文的后天优势,是它们在都城被废后成为陪都的主要原因。这些陪都多为留都型陪都,并辅以军镇制、守望制、行都制等陪都类型。本文主要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致谢等内容。其中,正文部分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从历史沿革及其所属城市的分布两个角度对我国历史上“由主入辅型”陪都进行论述,并总结其发展的相关规律,其间运用表格与示意图对其历史进程和城市分布进行更为形象、清晰的展现。第二部分从多角度、正反两个方面对由主入辅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举出实例进行论证。首先,从先天条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后天优势(政治、军事、经济、守望、城市基础等)两个层次对原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其次,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未能由主入辅的原因,从而加深对“由主入辅型”陪都原因的理解。第三部分是根据上述两大部分对“由主入辅型”陪都进行归类,进一步阐述其类型与功能。...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由主入辅型”陪都的概念和范畴
0.2“由主入辅型”陪都的研究现状
0.3 本论文选题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0.4 本论文选题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历史沿革与城市分布
1.1“由主入辅型”陪都历史沿革简述
1.1.1 先秦时期
1.1.2 秦汉时期
1.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1.4 隋唐五代时期
1.1.5 辽宋夏金元时期
1.1.6 明清时期
1.2“由主入辅型”陪都城市分布概况
2“由主入辅型”陪都形成的原因
2.1 先天条件
2.1.1 优良的自然环境
2.1.2 优越的地理位置
2.2 后天优势
2.2.1 特殊的政治意义
2.2.2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2.2.3 厚实的经济基础
2.2.4 必要的守望因素
2.2.5 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
2.2.6 其他相关因素
2.3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未能“由主入辅”的原因
3“由主入辅型”陪都的类型与功能
3.1“由主入辅型”陪都之留都制
3.2“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军镇制
3.3“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守望制
3.4“由主入辅型”陪都之行都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古都榷议[J]. 王建国. 唐都学刊. 2018(01)
[2]中国古代的“首都”观:都城应位于“天下之中”[J]. 曹天生. 人才资源开发. 2018(01)
[3]从都城变迁看北朝审美观念的融合[J]. 席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4]三代居洛与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J]. 李玲玲. 中州学刊. 2017(09)
[5]西汉长安的都城美学与物态哲学[J]. 张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谈中国古代陪都的经济意义[J]. 丁海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论中国古代的多京制[J]. 丁海斌.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8)
[8]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陪都[J]. 丁海斌. 东北史地. 2012(04)
[9]浅析后金迁都辽阳再迁沈阳的原因[J]. 魏焕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06)
[10]南京在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J]. 张俊飞. 兰台世界. 2012(06)
博士论文
[1]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D]. 潘明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两汉至隋唐都城变迁研究[D]. 何冯恩.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明前期都城选址研究[D]. 周金鑫.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清代陪都制度及其政治军事作用探研[D]. 王蕾.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1804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由主入辅型”陪都的概念和范畴
0.2“由主入辅型”陪都的研究现状
0.3 本论文选题基本内容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0.4 本论文选题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历史沿革与城市分布
1.1“由主入辅型”陪都历史沿革简述
1.1.1 先秦时期
1.1.2 秦汉时期
1.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1.4 隋唐五代时期
1.1.5 辽宋夏金元时期
1.1.6 明清时期
1.2“由主入辅型”陪都城市分布概况
2“由主入辅型”陪都形成的原因
2.1 先天条件
2.1.1 优良的自然环境
2.1.2 优越的地理位置
2.2 后天优势
2.2.1 特殊的政治意义
2.2.2 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
2.2.3 厚实的经济基础
2.2.4 必要的守望因素
2.2.5 良好的城市基础条件
2.2.6 其他相关因素
2.3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未能“由主入辅”的原因
3“由主入辅型”陪都的类型与功能
3.1“由主入辅型”陪都之留都制
3.2“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军镇制
3.3“由主入辅型”陪都之守望制
3.4“由主入辅型”陪都之行都制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大古都榷议[J]. 王建国. 唐都学刊. 2018(01)
[2]中国古代的“首都”观:都城应位于“天下之中”[J]. 曹天生. 人才资源开发. 2018(01)
[3]从都城变迁看北朝审美观念的融合[J]. 席格.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6)
[4]三代居洛与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J]. 李玲玲. 中州学刊. 2017(09)
[5]西汉长安的都城美学与物态哲学[J]. 张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6]谈中国古代陪都的经济意义[J]. 丁海斌.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论中国古代的多京制[J]. 丁海斌. 社会科学战线. 2015(08)
[8]中国古代边疆地区的陪都[J]. 丁海斌. 东北史地. 2012(04)
[9]浅析后金迁都辽阳再迁沈阳的原因[J]. 魏焕新.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06)
[10]南京在隋唐时期的历史地位[J]. 张俊飞. 兰台世界. 2012(06)
博士论文
[1]先秦多都并存制度研究[D]. 潘明娟.陕西师范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两汉至隋唐都城变迁研究[D]. 何冯恩.四川师范大学 2015
[2]明前期都城选址研究[D]. 周金鑫.陕西师范大学 2015
[3]清代陪都制度及其政治军事作用探研[D]. 王蕾.辽宁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61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6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