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曲中词的变体与词曲的互动
发布时间:2021-05-09 21:05
所谓"词之变体",是明代人试图为词律构建秩序时,将词牌相同、调式相异的情形一一列出,为填词提供参照的依据。但是戏曲填词没有死抱词的形式规则,而是借用声韵、平仄、词调、摊破句法与改换衬字等词之变体的传统技法,加以曲体观念的渗透,形成了单首词鲜见或未见的填作样式,在文本生成过程中使得词与曲的边界呈现模糊化的样态,达到"曲白相生"的艺术效果。通过对明代戏曲填词的量化考察,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变体形式及其来源,有助于进一步探讨明代词律的遵循与创作的出入、词曲边界的模糊化以及明词在戏曲中发挥的功能等词曲互动相关议题。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明代戏曲中词作的量化考察
二 异部通押与平仄改换:以《鹧鸪天》为中心
三 变双调为单调:以《西江月》为中心
四 摊破句法与衬字的改换
五 词曲互动之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献价值与选本价值的悖离——论陈耀文《花草粹编》[J]. 张仲谋. 文学遗产. 2012(02)
本文编号:3178022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明代戏曲中词作的量化考察
二 异部通押与平仄改换:以《鹧鸪天》为中心
三 变双调为单调:以《西江月》为中心
四 摊破句法与衬字的改换
五 词曲互动之反思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献价值与选本价值的悖离——论陈耀文《花草粹编》[J]. 张仲谋. 文学遗产. 2012(02)
本文编号:3178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78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