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岁时节令饮食文化研究 ——以《荆楚岁时记》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05-16 22:41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第一部地域时间民俗志,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岁时节令民俗文化的全貌,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梳理并归纳了《荆楚岁时记》中关于岁时节令饮食文化的部分,从食用饮食、象征饮食、饮食行为和食品加工等四个方面,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岁时节令饮食文化的概况。四季分明的季风性气候和定居的农耕生产方式,对中国古代民众的时间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通过对自然时序之于生产生活的周期性影响的把握,开始主动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四季特点,各有不同,这在《荆楚岁时记》所记载的岁时节令饮食文化中的体现为:春夏秋冬,各有所食。以《月令》为基础的岁时节令体制自汉代中期起向世俗的岁时节日体系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影响至今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而节日体系的确立,在节令饮食文化上也留下了印迹,《荆楚岁时记》中描述的节令习俗普遍都已有固定的节期和食俗,并增添了一些娱乐性的项目。魏晋南北朝正处于新的社会伦理道德的重建时期,社会上下普遍享有精神自由,宗教信仰也出现多种选择。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既是从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萌芽,也产生了神秘而巨大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透过《荆...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1.《荆楚岁时记》研究
2.岁时节令研究
3.民俗史与文化学
4.饮食史研究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3.研究创新
第一章 《荆楚岁时记》之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概况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食用饮食
一、正月一日
二、正月七日
三、寒食节
四、三月三日
五、夏至日
六、六月伏日
七、九月九日
八、十月朔日
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象征饮食
一、正月十五
二、七夕
三、盂兰盆会
四、腊月初八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饮食方式
一、饮酒次第从小起
二、人日“福施人鸡”
三、春社日“飨其胙”
四、“晦日酺聚”与“曲水流杯”
五、“镂鸡子”和“斗鸡卵”
六、争采杂药
七、除夕之夜
第四节 日臻完善的食品加工
一、酒品酿造
二、食品美化
三、蔬菜腌渍
第二章 自然时序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春生
一、“三元之日”的护生食俗
二、春社日“飨其胙”以祈福
三、鸡蛋助生
第二节 夏长
第三节 秋收
一、酬神祭祖
二、辟恶防寒
第四节 冬藏
一、除夕聚餐
二、朔日祭祀
第三章 节日体系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固定的节期与食俗
第二节 节令食俗的娱乐化
一、三月三
二、七夕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佛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
一、食素戒律
二、盂兰盆节
第二节 道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
一、方士之术
二、阴阳观
三、五行说
第三节 人神崇拜发展与节令饮食文化
一、介子推崇拜
二、屈原崇拜
第五章 文化交融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南北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
一、食狗之风的南移
二、面粉食品的流行
三、节令食俗动态发展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一世纪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新发展[J]. 姚伟钧,罗秋雨. 浙江学刊. 2015(01)
[2]从《荆楚岁时记》看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J]. 王增武,张甜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 陈运飘,孙箫韵.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4]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J]. 姚伟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9054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三、研究现状
1.《荆楚岁时记》研究
2.岁时节令研究
3.民俗史与文化学
4.饮食史研究
四、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3.研究创新
第一章 《荆楚岁时记》之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概况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食用饮食
一、正月一日
二、正月七日
三、寒食节
四、三月三日
五、夏至日
六、六月伏日
七、九月九日
八、十月朔日
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象征饮食
一、正月十五
二、七夕
三、盂兰盆会
四、腊月初八
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饮食方式
一、饮酒次第从小起
二、人日“福施人鸡”
三、春社日“飨其胙”
四、“晦日酺聚”与“曲水流杯”
五、“镂鸡子”和“斗鸡卵”
六、争采杂药
七、除夕之夜
第四节 日臻完善的食品加工
一、酒品酿造
二、食品美化
三、蔬菜腌渍
第二章 自然时序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春生
一、“三元之日”的护生食俗
二、春社日“飨其胙”以祈福
三、鸡蛋助生
第二节 夏长
第三节 秋收
一、酬神祭祖
二、辟恶防寒
第四节 冬藏
一、除夕聚餐
二、朔日祭祀
第三章 节日体系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固定的节期与食俗
第二节 节令食俗的娱乐化
一、三月三
二、七夕
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佛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
一、食素戒律
二、盂兰盆节
第二节 道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
一、方士之术
二、阴阳观
三、五行说
第三节 人神崇拜发展与节令饮食文化
一、介子推崇拜
二、屈原崇拜
第五章 文化交融与节令饮食文化
第一节 南北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
一、食狗之风的南移
二、面粉食品的流行
三、节令食俗动态发展
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十一世纪中国饮食文化史研究的新发展[J]. 姚伟钧,罗秋雨. 浙江学刊. 2015(01)
[2]从《荆楚岁时记》看南朝荆楚地区的节日饮食习俗[J]. 王增武,张甜甜.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3]中国饮食人类学初论[J]. 陈运飘,孙箫韵. 广西民族研究. 2005(03)
[4]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J]. 姚伟钧.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02)
本文编号:31905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19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