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考正》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4 10:25
  《旧唐书考正》是清代学者张宗泰在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及丁子复《唐书合钞补正》的基础上,校勘整理《旧唐书》的重要成果,对天文、系时的校勘、考证尤为突出。但该书撰成后未能刊行,以致散佚。罗士琳等撰写《旧唐书校勘记》时,参考了《旧唐书考正》,因而保存了不少该书佚文。《旧唐书考正》校勘《旧唐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字的校勘;二是对天文、系时、地理、职官、人名等的校勘考证,这些成绩为后人继续校勘整理《旧唐书》提供了较大的帮助。张氏对校勘方法的运用比较合理,基本符合后来陈垣先生总结的四种校勘方法,对后学校勘古文献有较好的指导作用。《旧唐书考正》也有不足与缺陷,主要表现为利用其它相关文献进行他校不充分,使得个别校勘、考证结论可信度不高。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在校勘时不太重视《旧唐书考正》,对其已有成果利用比较不充分,或者《旧唐书考正》已经校正,但点校本并未采用;或者点校本虽经改正,可并未引证《旧唐书考正》。因此,完成《旧唐书考正》的辑佚工作,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揭示表彰其成就,对于中华书局新标点本《旧唐书》的完成以及古文献整理与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张宗泰与《旧唐书考正》
    三、有关《旧唐书考正》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创新点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旧唐书考正》对《旧唐书》的校勘
    第一节 文字的校勘
    第二节 校勘类例
第二章 《旧唐书考正》的校勘方法
    第一节 对校法
    第二节 本校法
    第三节 他校法
    第四节 理校法
第三章 《旧唐书考正》的成绩、不足与影响
    第一节 《旧唐书考正》的成绩
    第二节 《旧唐书考正》的不足
    第三节 《旧唐书考正》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旧唐书》的编纂特色与历史地位[J]. 张峰.  江海学刊. 2013(03)
[2]清甘泉张宗泰学术浅述[J]. 邓益明.  美与时代(下). 2012(12)
[3]点校本两唐书地理志疑义考释[J]. 尤炜祥.  台州学院学报. 2012(01)
[4]读两《唐书·李密传》献疑[J]. 刘弘逵.  江海学刊. 2008(06)
[5]清代扬州学者对《旧唐书》的整理研究[J]. 牛继清.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07(05)
[6]《旧唐书·本纪》干支记日谬误举要[J]. 王化昆.  中国史研究. 2007(03)
[7]顾千里的校勘学——思想与方法[J]. 张志云.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5(04)
[8]清代两张宗泰考述[J]. 牛继清.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
[9]《旧唐书·代宗纪》纠谬一则兼论广德二年开汴事[J]. 王力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1(01)
[10]两《唐书》校读札记[J]. 丁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4(01)

博士论文
[1]清儒整理唐代文献考述[D]. 王雪玲.陕西师范大学 2007
[2]两唐书乐志研究[D]. 孙晓晖.扬州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沈炳震《新旧唐书合钞》研究[D]. 赵东冉.上海师范大学 2016
[2]赵绍祖的史学成就[D]. 马小丽.淮北师范大学 2011
[3]论乾嘉学者对新旧《唐书》的研究[D]. 刘涛.安徽大学 2010
[4]张元济文献学成就研究[D]. 潘燕.河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04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04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