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礼制及其推行
发布时间:2017-04-25 00:15
本文关键词:汉代礼制及其推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汉代史书、碑刻、简牍资料和现有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汉代礼制及其推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分阶段地探讨了汉代礼制的演变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汉代礼制如何推行于社会及其对宗族、家庭关系的规范。 首先,本文探讨了汉代礼制演变的阶段性特征与汉代皇权、国家政治的关系。分析了汉代礼制的四个阶段性特征,即汉初礼制草创呈现“废秦立汉,宣扬正统与皇权”和“因袭秦礼,稍有损善”两大特点;武帝时期礼制在维护皇权至上、大一统政治目的主导下,成为粉饰盛世、宣扬皇权神授的工具。西汉后期礼制在儒家官僚的复古思想和皇权至上性的相互作用下,呈现出极强的复古性和反复性;东汉时期名教、忠孝观念成为制礼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礼制体系之中,礼制一方面继承了西汉后期的复古性,另一方面又与谶纬、阴阳五行相融合,奠定了后世礼制的框架。从而可以认为,以皇帝为核心的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及政局变化,是礼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的根本原因。宣扬皇权至上、汉政权受命正统、提倡忠孝、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则是汉代礼制最基本的功能。 其次,作者探讨了汉代礼制如何推行于社会。认为礼制在中央通过以皇帝为核心的统治集团的示范;以礼官为主导的官僚系统的推行;以太学为中心的教育途径,三位一体的组织分工使礼制得以迅速地推行与实施。同时,汉代专制集权政体的组织分工决定了中央政府着重于礼制原则的创建和重大礼仪的议定与施行,礼制由中央推行到地方,由京师推行到全国主要依靠的还是各地的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对礼制推行主要是通过郡县乡的官僚系统、学校系统及各级官吏自身的垂范三大途径。它的推行不仅能导民以礼、移风易俗、促进文化传播,而且还加强了各地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政治联系和文化认同。 最后,作者探讨了汉代礼制对宗族、家庭关系的规范,实质就是汉代礼制下移到社会基层的功效,通过礼制对宗族内部关系的规范,明确了宗族长及成员的尊卑等级秩序,使血缘、宗亲关系更加强化,保证了宗族组织的稳定和团结。同时,通过乡里士人对礼制的亲身践行,也加深了礼制下移于乡里的程度。进一步而言,礼制在家庭中主要表现为孝悌,是维护父家长至上权威、促进家庭成员和谐融洽、保障家庭结构稳定的重要纽带。同时礼制的初创性、以血缘关系为特征的原始宗法关系的牢固性及汉代家庭形态的转变,使礼制在家庭中呈现出两个特征:其一,双向性的特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其二,具有礼情相互渗透的特征:礼胜于情、情胜于礼、礼情互补。
【关键词】:汉代 礼制 推行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23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6
- 目录6-8
- 引言8-9
- 第一章 汉代礼制的演变9-25
- 一、高惠文景时期礼制的草创9-11
- (一) 废秦立汉,宣扬正统与皇权9-10
- (二) 因袭秦礼,,稍有损善10-11
- 二、武帝时期的礼制演变11-14
- (一) 创立“太一神”为核心的天神祭祀系统12-13
- (二) 封禅大典的践行13-14
- 三、西汉后期的礼制演变14-18
- (一) 礼制的复古15-17
- (二) 西汉后期郊、庙之礼的反复性17-18
- 四、东汉的礼制演变18-25
- (一) 谶纬之学在东汉礼制中的作用与影响18-19
- (二) 对西汉元始制礼的继承与改造19-20
- (三) 东汉宗庙礼制的演变20-22
- (四) 名教、忠孝观念指导下的制礼活动22-24
- (五) 东汉礼制与月令融合的日益密切24-25
- 第二章 汉代礼制的推行25-38
- 一、中央政府对礼制的推行25-33
- (一) 以皇帝为核心的最高统治集团对礼制推行的示范25-29
- (二) 汉代中央政府的礼官系统29-32
- (三) 以太学为核心的礼制传授与推行32-33
- 二、地方政府对礼制的推行33-38
- (一) 地方政府官僚系统的礼制职能33-34
- (二) 地方郡县学校系统对礼制的推行34-35
- (三) 地方官吏对礼制的推行35-38
- 第三章 礼制对宗族、家庭关系的规范38-48
- 一、礼制对宗族关系的规范38-41
- (一) 汉代礼制与宗族组织的稳定38-40
- (二) 汉代乡里士人对礼制的践行40-41
- 二、礼制对家庭关系的规范41-48
- (一) 孝道与父子关系41-42
- (二) 孝道与母子关系42-44
- (三) 悌道与兄弟关系44-46
- (四) 礼制对夫妻关系的规范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1
- 后记51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禹平;汉代儒生的社会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贺兰;当代中国青少年礼仪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娟;汉代祭祖典礼考述[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敏;唐代封禅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成舒宇;两汉皇家祭祖考述[D];西北大学;2010年
4 方琳;两汉的庙祭与墓祭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宋玫;刘向《烈女传》女子道德教育思想的成因、内容及特征[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汉代礼制及其推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52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5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