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文:清前期文坛身份意识的强化与文化权力的转移

发布时间:2021-07-01 19:38
  在清顺治、康熙年间,文坛上已经出现极其鲜明的身份意识,无论是布衣处士还是缙绅公卿,都自觉而明确地以社会政治角色为标准,将当代古文家区分为"布衣"与"缙绅"两种身份类型,由此形成"布衣之文"与"缙绅之文"的分野。在清前期,"布衣之文"成果丰硕,足以与"缙绅之文"并驾齐驱,甚至凌驾其上,由此推动古文创作趋于鼎盛,文坛上呈现出文化权力下移的趋向。为古文注入超迈的精神气质和丰厚的道德修养,以"布衣"人格的内蕴与内化,提升"布文之文"的文化品格,这是清前期布衣之士在古文理论、批评与创作上的共同追求。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较量,到乾隆年间,布衣之士终于败下阵来,士大夫文人重新执掌文坛大权,评骘文品优劣,主导文风走向,布衣之文也渐渐失去原有的光彩。 

【文章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分野:布衣与缙绅的身份意识
二、比量:“文章之命,主之布衣”
三、品鉴:“肆”与“醇”的离合轩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布衣文人对清代文学的推动[J]. 张琼.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3)
[2]集群流派与布衣精神——清代前期文章史的一个观察[J]. 曹虹.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3]“毗陵四家”与清初古文演变[J]. 张则桐.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4]布衣及其文化精神[J]. 詹福瑞.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2)
[5]论布衣及布衣精神的内涵[J]. 于春媚.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1)



本文编号:3259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259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