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权术:清康雍乾三朝的宫作松花砚
发布时间:2021-08-09 18:23
松花砚创制于康熙三十年(1691)左右,雍正六年(1728)以后,逐渐形成年节前批量成造的惯例,此惯例一直维持至乾隆十年(1745)前后。乾隆三四十年间,集中成造了一批品质较高的松花砚,与康、雍两朝留样松花砚一同封存,以备后世瞻仰。宫作松花砚以盒砚为基本款式,其风貌的形成集合了皇帝与匠人共同的智慧,设计和成造过程中渗透着皇帝艺术统治的政治目的。厘清宫作松花砚的相关问题,有助于推进我们对于清代帝王着力创造的宫廷物质文化的理解。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清康熙松花石苍龙教子砚④除随形砚式外,另有一种特殊型制的松花砚仅
中心的江南文人砚琢制风格的影响。其中,康熙帝御赐清世宗的松花石苍龙教子砚(见图1),在型制和雕工手法上与南方端歙文人砚十分相似。③该砚呈天然石子型(即随形砚式),砚首雕饰云龙纹,龙父的雕刻结合了多种浮雕技艺,巧妙地进行了图层处理,通过巨龙躯体的动势,营造出一种于巨浪与层云之间翻腾的时空立体感。龙父身下“惊涛滚滚”处即为砚池,池内镶嵌褐红色珠(材质不详),池左下高浮雕一幼龙。就整体而言,该砚天然石子的型制,圆活的边缘处理,高浮雕与浅浮雕结合营造出的立体化视觉感受等方面,均与黄任款长虹端砚(见图2)如出一辙,后者展现出的圆熟的刻工,被认为是以顾二娘为代表的清初文人砚琢制技艺的标志性特征。图1清康熙松花石苍龙教子砚④图2清长虹端砚⑤除随形砚式外,另有一种特殊型制的松花砚仅见于康熙朝,即砚与盖用同一块石琢制,通体雕作仿生形砚式。以松花石甘瓜石函砚(见图3)为例,这方砚台整体呈扁而长的瓜形,侧壁近中部剖分为二,分别为砚盖与砚。盖面与砚背浮雕瓜叶与藤蔓,阴刻瓜棱,带有蚀痕且打着卷儿的叶片包覆至砚侧,使扣合的砚台呈现生动的立体感,吸引观者将之捧在手里,反转把玩。“甘瓜”剖开的周缘故意留下了切割的残痕,近瓜蒂部分砚池琢成边缘不规则的缺蚀状,砚面下陷为蒲芦形,极似挖去籽的瓜瓤。目前可见的与松花石甘瓜石函砚有着相同设计琢制方式的宫作松花砚还有3方,分别作筍形、木笔花形和鱼形,⑥这4方砚台均琢制于康熙朝。高彦颐认为三维立体化的处理手法是清初以苏、闽、·08·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⑤⑥参见DorothyKo,TheSocialLifeofInkstones:ArtisansandScholarsinEarlyQingChina,WashingtonPress,2017;王嘉乐:《道是何人运斧工———读〈砚台的社?
粤为中心的士人玩砚圈创新端砚琢制技艺的重要特征。①而上述康熙朝清宫松花石仿生砚式显然表达了与之类似的追求。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清代白菜端砚(见图4)在处理方法上与上述4方宫作松花砚如出一辙,该砚原为孙大尧所藏,被认为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②暂不论两者之间究竟是谁影响了谁,它们在工艺上极端的类似至少说明,清代宫廷与社会之间在技术和审美方面的确存在着极为广泛的交流。图3清康熙松花石甘瓜石函砚③图4清白菜端砚④图5清康熙松花石嵌鱼化石龙纹砚⑤上述两类松花砚在设计上带有明显的“苏作”味道,接续了晚明以来文人砚的琢制风格,此类设计当是康熙朝供职内廷的大量苏州牙砚匠人的创意。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类砚式在所有康雍乾三朝传世宫作松花砚中显得十分特殊,其型制和设计均未被大量的复制和继承。某种程度上它们或可看作是康熙朝松花砚初创时的“实验性”设计,且显然并不是最“成功”的设计。松花石的硬度相对较大,上述直接挪用端歙文人砚琢制方式的做法不仅难度大,且并不利于彰显松花石独特的石品。如何创造一种新砚式,既能鲜明展示松花砚的“皇家身份”,又能在审美上赶上潮流甚至创造潮流,使得宫作松花砚名副其实的“远胜绿端”?诸如此类的诉求使得松花石盒砚应运而生。(二)特色鲜明的“宫廷风”松花石盒砚康雍乾三朝成造数量最大的松花砚式样是松花石盒砚,该砚式康熙朝时已经出现,雍乾两朝在继承的同时又在细部有所创新。从造办处《活计档》看,雍乾二帝对于宫作松花砚的成造把控十分严密,凡此使得三朝成造的松花石盒砚多少带有皇帝的个人品位,但其基本风貌仍一脉相承。雍正朝起,旧砚留样、照样仿做、依盒配砚成为盒砚设计的重要途径,“画样”“木样”“烫样”等各种“样”广泛·18·王嘉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造办处作坊的匠人待遇与银两来源[J]. 陈锋. 故宫学刊. 2017(01)
[2]试论清世宗对清宫造办处的改革[J]. 张学渝,李晓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3]康雍乾三朝造办处中的江南工匠[J]. 嵇若昕. 紫禁城. 2016(08)
[4]康熙内廷刻字匠梅玉凤事迹补说[J]. 郭福祥. 紫禁城. 2012(10)
[5]康熙制作、赏赐松花石砚考[J]. 常建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2(02)
[6]杨锡绂与御制松花石砚[J]. 黄水根. 南方文物. 2005(02)
[7]清代造办处的机构和匠役[J]. 吴兆清. 历史档案. 1991(04)
本文编号:3332569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34(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清康熙松花石苍龙教子砚④除随形砚式外,另有一种特殊型制的松花砚仅
中心的江南文人砚琢制风格的影响。其中,康熙帝御赐清世宗的松花石苍龙教子砚(见图1),在型制和雕工手法上与南方端歙文人砚十分相似。③该砚呈天然石子型(即随形砚式),砚首雕饰云龙纹,龙父的雕刻结合了多种浮雕技艺,巧妙地进行了图层处理,通过巨龙躯体的动势,营造出一种于巨浪与层云之间翻腾的时空立体感。龙父身下“惊涛滚滚”处即为砚池,池内镶嵌褐红色珠(材质不详),池左下高浮雕一幼龙。就整体而言,该砚天然石子的型制,圆活的边缘处理,高浮雕与浅浮雕结合营造出的立体化视觉感受等方面,均与黄任款长虹端砚(见图2)如出一辙,后者展现出的圆熟的刻工,被认为是以顾二娘为代表的清初文人砚琢制技艺的标志性特征。图1清康熙松花石苍龙教子砚④图2清长虹端砚⑤除随形砚式外,另有一种特殊型制的松花砚仅见于康熙朝,即砚与盖用同一块石琢制,通体雕作仿生形砚式。以松花石甘瓜石函砚(见图3)为例,这方砚台整体呈扁而长的瓜形,侧壁近中部剖分为二,分别为砚盖与砚。盖面与砚背浮雕瓜叶与藤蔓,阴刻瓜棱,带有蚀痕且打着卷儿的叶片包覆至砚侧,使扣合的砚台呈现生动的立体感,吸引观者将之捧在手里,反转把玩。“甘瓜”剖开的周缘故意留下了切割的残痕,近瓜蒂部分砚池琢成边缘不规则的缺蚀状,砚面下陷为蒲芦形,极似挖去籽的瓜瓤。目前可见的与松花石甘瓜石函砚有着相同设计琢制方式的宫作松花砚还有3方,分别作筍形、木笔花形和鱼形,⑥这4方砚台均琢制于康熙朝。高彦颐认为三维立体化的处理手法是清初以苏、闽、·08·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①②③④⑤⑥参见DorothyKo,TheSocialLifeofInkstones:ArtisansandScholarsinEarlyQingChina,WashingtonPress,2017;王嘉乐:《道是何人运斧工———读〈砚台的社?
粤为中心的士人玩砚圈创新端砚琢制技艺的重要特征。①而上述康熙朝清宫松花石仿生砚式显然表达了与之类似的追求。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清代白菜端砚(见图4)在处理方法上与上述4方宫作松花砚如出一辙,该砚原为孙大尧所藏,被认为是清代中后期的作品。②暂不论两者之间究竟是谁影响了谁,它们在工艺上极端的类似至少说明,清代宫廷与社会之间在技术和审美方面的确存在着极为广泛的交流。图3清康熙松花石甘瓜石函砚③图4清白菜端砚④图5清康熙松花石嵌鱼化石龙纹砚⑤上述两类松花砚在设计上带有明显的“苏作”味道,接续了晚明以来文人砚的琢制风格,此类设计当是康熙朝供职内廷的大量苏州牙砚匠人的创意。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类砚式在所有康雍乾三朝传世宫作松花砚中显得十分特殊,其型制和设计均未被大量的复制和继承。某种程度上它们或可看作是康熙朝松花砚初创时的“实验性”设计,且显然并不是最“成功”的设计。松花石的硬度相对较大,上述直接挪用端歙文人砚琢制方式的做法不仅难度大,且并不利于彰显松花石独特的石品。如何创造一种新砚式,既能鲜明展示松花砚的“皇家身份”,又能在审美上赶上潮流甚至创造潮流,使得宫作松花砚名副其实的“远胜绿端”?诸如此类的诉求使得松花石盒砚应运而生。(二)特色鲜明的“宫廷风”松花石盒砚康雍乾三朝成造数量最大的松花砚式样是松花石盒砚,该砚式康熙朝时已经出现,雍乾两朝在继承的同时又在细部有所创新。从造办处《活计档》看,雍乾二帝对于宫作松花砚的成造把控十分严密,凡此使得三朝成造的松花石盒砚多少带有皇帝的个人品位,但其基本风貌仍一脉相承。雍正朝起,旧砚留样、照样仿做、依盒配砚成为盒砚设计的重要途径,“画样”“木样”“烫样”等各种“样”广泛·18·王嘉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清代造办处作坊的匠人待遇与银两来源[J]. 陈锋. 故宫学刊. 2017(01)
[2]试论清世宗对清宫造办处的改革[J]. 张学渝,李晓岑.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3]康雍乾三朝造办处中的江南工匠[J]. 嵇若昕. 紫禁城. 2016(08)
[4]康熙内廷刻字匠梅玉凤事迹补说[J]. 郭福祥. 紫禁城. 2012(10)
[5]康熙制作、赏赐松花石砚考[J]. 常建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2(02)
[6]杨锡绂与御制松花石砚[J]. 黄水根. 南方文物. 2005(02)
[7]清代造办处的机构和匠役[J]. 吴兆清. 历史档案. 1991(04)
本文编号:3332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32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