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南方诸政权政区地理

发布时间:2021-08-16 00:26
  本文主要复原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政权疆域政区变迁过程。由于五代十国时期相关史料的阙失与紊乱,也由于《十国春秋·十国地理表》仅仅是静态的反映南方诸政权政区沿革。本文尝试选择多个横断面反映诸政权疆域政区的动态变化,通过对于各类文字史料和金石碑刻的考证,加之逻辑分析,复原精确到以年为单位的南方政区置废、更名、徙治状况,同时对于正史地理志、地理总志、地方志中的史料记载进行补阙纠错。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2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五代时期南方诸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节 南方诸国概述
    第二节 后梁贞明六年(920)的南方州县
    第三节 后唐天成元年(926)的南方州县
    第四节 后晋天福八年(943)的南方州县
    第五节 后周广顺三年(953)的南方州县
第二章 吴国政区地理(907-937)
第三章 南唐政区地理(937-975)
第四章 吴越政区地理(907-978)
第五章 闽国政区地理(907-945)
    一、福州(907-933)--长乐府(933-945),威武军节度(907-945)
    二、建州(907-945),镇武军节度(941-945)
    三、汀州(907-945)
    四、泉州(907-945)
    五、漳州(907-945)
    附:漳泉政权政区地理(949-978)
第六章 南平(荆南)政区地理(907-963)
第七章 楚国政区地理(907-951)
    一、潭州(907-927)--长沙府(927-930)-潭州(930-951),武安军节度(907-927)
    二、衡州(907-951)
    三、遭州(907-951)
    四、朗州(907-951)
    五、岳州(907-9S1)
    六、道州(907-951)
    七、永州(907-951)
    八、全州(939-951)
    九、邵州(907-938)-敏州(938-948)--邵州(948-951)
    十、郴州(907-938)--敦州(938-948)--郴州(948-951)
    十一、连州(907-951)
    十二、融州(907-951)
    十三、昭州(907-948)
    十四、宜州(907-9S1)
    十五、桂州(907-951),静江军节度(907-951)
    十六、贺州(907-948)
    十七、梧州(907-951)
    十八、蒙州(907-951)
    十九、富州(907-9S1)
    二十、严州(907-951)
    二十一、柳州(907-951)
    二十二、象州(907-951)
    二十三、袭州(907-951)
    二十四-、思唐州(907-942)-思化州(942-948)--思唐州(948-951)
    二十五、辰州(907-951)
    二十六、桂阳监(939-951)
    附:湖南政权政区地理(951-963)
第八章 南汉政区地理(907-971)
第九章 前蜀政区地理(907-925)
    第一节 前蜀直隶地区
    第二节 武德节度使辖区
    第三节 武信节度使辖区
    第四节 永平节度使辖区
    第五节 武泰节度使辖区
    第六节 镇江节度使辖区
    第七节 山南西道节度使辖区
    第八节 昭武军节度使辖区
    第九节 武定节度使辖区
    第十节 武兴节度使辖区
    第十一节 天雄节度使辖区
    第十二节 雄武节度使辖区
第十章 后蜀政区地理(934-965)
    第一节 后蜀直隶地区
    第二节 武德节度使辖区
    第三节 武信节度使辖区
    第四节 保宁节度使辖区
    第五节 永平节度使辖区
    第六节 武泰节度使辖区
    第七节 宁江节度使辖区
    第八节 山南西道节度使辖区
    第九节 昭武军节度使辖区
    第十节 武定节度使辖区
    第十一节 雄武节度使辖区
附录:南方诸政权领州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隋唐五代政区研究述评[J]. 华林甫.  中国史研究动态. 2008(08)
[2]宋代羁縻州“虚像”及其制度问题[J]. 刘复生.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7(04)
[3]《北梦琐言》与五代实录[J]. 房锐.  史学史研究. 2007(03)
[4]论南宋宣抚使和制置使制度[J]. 余蔚.  中华文史论丛. 2007(01)
[5]论南唐国与中原政权之间的战争[J]. 何剑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6)
[6]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J]. 余蔚.  中国社会科学. 2006(06)
[7]唐代刺史的军事职掌与州级军事职能[J]. 夏炎.  南开学报. 2006(04)
[8]唐代河西九曲羁縻府州及相关问题研究[J]. 郭声波.  历史地理. 2006(00)
[9]吴越国方镇体制的解体与集权政治[J]. 何灿浩.  历史研究. 2004(03)
[10]唐朝军政统治的终局与五代十国割据的开端[J]. 山根直生.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晏殊《类要》研究[D]. 唐雯.复旦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五代关陇河洛地区政区地理[D]. 陈昱明.复旦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45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45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