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中后期广东普宁设县的名实之辨与地方县政

发布时间:2021-08-18 13:57
  嘉靖年间,部分官绅士庶呈请在潮州府属潮阳县境内置县以弭盗安民,并控制赋税输纳通道。普宁置县后,潮阳、普宁两县的都图纷争成为新的地方矛盾,潮阳官绅从循名责实到混淆割都分图的概念,变相论述普宁的"有名无实";普宁官绅则以戍卫御暴的逻辑,论证普宁县存在的合理性,并通过完善新县政区规制使普宁县"名实相符"。在这当中,国家政区制度交织于县邑标准的不同解说、地方利益需求、新县历史文化创造、地方情感表达之中,由此展现新政区逐渐融入地方社会并渐趋"坐实"的过程。 

【文章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9,34(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 引 言
二 普宁县增设始末
三 地方士人对普宁县增设的不同态度
    1.潮阳官绅对普宁新邑合理性的质疑
    2.普宁官绅对“普宁非邑”论的回应
四 户籍整顿与乡贯辨析
    1.土客身份调整
    2.跨县科考乡贯之辩
    3.家族身份转变与宗派追述
五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海疆经济分量加重与设县中的官、私较量——以明晋江安海新县设置失败为例[J]. 王日根.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2]政区与地方社会的融汇——以秦汉六朝时期的剡县、鄮县为例[J]. 林昌丈.  历史研究. 2014(06)



本文编号:33500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3500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7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