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浅探
发布时间:2021-10-16 22:04
起源于南亚次大陆的璎珞,随着佛教东传,特别是观音信仰的中国化,从作为贵族身份的象征到菩萨庄身的重要饰品,及至成为独特艺术符号的装饰图案,逐渐完成了汉化过程。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胎质润白、釉色纯净,更好地诠释了宗教意味,璎珞刻划简洁精雅,具有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平衡、图案化重叠等审美特征。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7)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那烂陀出土观世音菩萨像,公元9—10世纪
髻,头发纹丝刻划清晰,神态安详;左右手交叠置于右膝盖下,衣纹飘逸自然。项圈式短璎珞垂于胸部,中间是扁平状的如意,外部饰连珠纹饰,配以德化白那格外纯净的釉色,显得简洁精雅。作品的重心在于突出其衣饰。清代“博及渔人”款提篮观音(图3,私人收藏)和大明万历年制(寄托款)的立莲净水观音(图4,私人收藏)则是使用长璎珞,制作工艺精美。其中,提篮观音姿势自然、优美,网状式垂挂璎珞垂饰于胸前;腹部及以下的璎珞,内层是由莲叶纹宝珠组成X型,外层由珠子穿组而成,加以莲花纹宝珠,满布下半身且长至脚掌。立莲净水观音的璎珞亦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腹部以上亦为网状式垂挂璎珞;腹部以下璎珞由三重宝珠穿组而成,并在左右肩部连接而成,刻画细腻。3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的审美特征首先,具有节奏与韵律之美。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触动,原因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之美。在视觉艺术中,节奏和韵律具体表现在作品形式的重复、色彩的变化、线条的流动,产生有规律、有弯曲度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或有协调与秩序的韵律美,进而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和情感触动。观音瓷雕璎珞的韵律美在于璎珞的组成有分割、起伏和连续性的变化,在于璎珞与瓷雕衣饰纹路等的有机结合,让作品看似图案丰富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又有韵律节奏感。其次,具有对称与平衡之美。在观音造像设计过程中,于对称,以求结构形式重心稳定;于平衡,追求动感与动态美。在操作过程中则坚持实用与审美的需要而采取对称与平衡的结合,以平衡为主的造型中,追求于变化与动感之中求统一,而以对称为主的造型中,则追求统一与静感之中的变化,从而在动静结合、统一与变化之中寻求完美的平衡感,使得璎珞的穿
髻,头发纹丝刻划清晰,神态安详;左右手交叠置于右膝盖下,衣纹飘逸自然。项圈式短璎珞垂于胸部,中间是扁平状的如意,外部饰连珠纹饰,配以德化白那格外纯净的釉色,显得简洁精雅。作品的重心在于突出其衣饰。清代“博及渔人”款提篮观音(图3,私人收藏)和大明万历年制(寄托款)的立莲净水观音(图4,私人收藏)则是使用长璎珞,制作工艺精美。其中,提篮观音姿势自然、优美,网状式垂挂璎珞垂饰于胸前;腹部及以下的璎珞,内层是由莲叶纹宝珠组成X型,外层由珠子穿组而成,加以莲花纹宝珠,满布下半身且长至脚掌。立莲净水观音的璎珞亦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腹部以上亦为网状式垂挂璎珞;腹部以下璎珞由三重宝珠穿组而成,并在左右肩部连接而成,刻画细腻。3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的审美特征首先,具有节奏与韵律之美。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触动,原因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之美。在视觉艺术中,节奏和韵律具体表现在作品形式的重复、色彩的变化、线条的流动,产生有规律、有弯曲度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或有协调与秩序的韵律美,进而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和情感触动。观音瓷雕璎珞的韵律美在于璎珞的组成有分割、起伏和连续性的变化,在于璎珞与瓷雕衣饰纹路等的有机结合,让作品看似图案丰富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又有韵律节奏感。其次,具有对称与平衡之美。在观音造像设计过程中,于对称,以求结构形式重心稳定;于平衡,追求动感与动态美。在操作过程中则坚持实用与审美的需要而采取对称与平衡的结合,以平衡为主的造型中,追求于变化与动感之中求统一,而以对称为主的造型中,则追求统一与静感之中的变化,从而在动静结合、统一与变化之中寻求完美的平衡感,使得璎珞的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萨璎珞[J]. 李敏. 敦煌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3440574
【文章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07)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那烂陀出土观世音菩萨像,公元9—10世纪
髻,头发纹丝刻划清晰,神态安详;左右手交叠置于右膝盖下,衣纹飘逸自然。项圈式短璎珞垂于胸部,中间是扁平状的如意,外部饰连珠纹饰,配以德化白那格外纯净的釉色,显得简洁精雅。作品的重心在于突出其衣饰。清代“博及渔人”款提篮观音(图3,私人收藏)和大明万历年制(寄托款)的立莲净水观音(图4,私人收藏)则是使用长璎珞,制作工艺精美。其中,提篮观音姿势自然、优美,网状式垂挂璎珞垂饰于胸前;腹部及以下的璎珞,内层是由莲叶纹宝珠组成X型,外层由珠子穿组而成,加以莲花纹宝珠,满布下半身且长至脚掌。立莲净水观音的璎珞亦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腹部以上亦为网状式垂挂璎珞;腹部以下璎珞由三重宝珠穿组而成,并在左右肩部连接而成,刻画细腻。3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的审美特征首先,具有节奏与韵律之美。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触动,原因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之美。在视觉艺术中,节奏和韵律具体表现在作品形式的重复、色彩的变化、线条的流动,产生有规律、有弯曲度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或有协调与秩序的韵律美,进而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和情感触动。观音瓷雕璎珞的韵律美在于璎珞的组成有分割、起伏和连续性的变化,在于璎珞与瓷雕衣饰纹路等的有机结合,让作品看似图案丰富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又有韵律节奏感。其次,具有对称与平衡之美。在观音造像设计过程中,于对称,以求结构形式重心稳定;于平衡,追求动感与动态美。在操作过程中则坚持实用与审美的需要而采取对称与平衡的结合,以平衡为主的造型中,追求于变化与动感之中求统一,而以对称为主的造型中,则追求统一与静感之中的变化,从而在动静结合、统一与变化之中寻求完美的平衡感,使得璎珞的穿
髻,头发纹丝刻划清晰,神态安详;左右手交叠置于右膝盖下,衣纹飘逸自然。项圈式短璎珞垂于胸部,中间是扁平状的如意,外部饰连珠纹饰,配以德化白那格外纯净的釉色,显得简洁精雅。作品的重心在于突出其衣饰。清代“博及渔人”款提篮观音(图3,私人收藏)和大明万历年制(寄托款)的立莲净水观音(图4,私人收藏)则是使用长璎珞,制作工艺精美。其中,提篮观音姿势自然、优美,网状式垂挂璎珞垂饰于胸前;腹部及以下的璎珞,内层是由莲叶纹宝珠组成X型,外层由珠子穿组而成,加以莲花纹宝珠,满布下半身且长至脚掌。立莲净水观音的璎珞亦显得相对较为复杂:腹部以上亦为网状式垂挂璎珞;腹部以下璎珞由三重宝珠穿组而成,并在左右肩部连接而成,刻画细腻。3明清时期德化窑观音瓷雕璎珞的审美特征首先,具有节奏与韵律之美。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触动,原因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节奏、韵律之美。在视觉艺术中,节奏和韵律具体表现在作品形式的重复、色彩的变化、线条的流动,产生有规律、有弯曲度等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或有协调与秩序的韵律美,进而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和情感触动。观音瓷雕璎珞的韵律美在于璎珞的组成有分割、起伏和连续性的变化,在于璎珞与瓷雕衣饰纹路等的有机结合,让作品看似图案丰富却繁而不乱、层次分明,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又有韵律节奏感。其次,具有对称与平衡之美。在观音造像设计过程中,于对称,以求结构形式重心稳定;于平衡,追求动感与动态美。在操作过程中则坚持实用与审美的需要而采取对称与平衡的结合,以平衡为主的造型中,追求于变化与动感之中求统一,而以对称为主的造型中,则追求统一与静感之中的变化,从而在动静结合、统一与变化之中寻求完美的平衡感,使得璎珞的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敦煌莫高窟唐代前期菩萨璎珞[J]. 李敏. 敦煌研究. 2006(01)
本文编号:3440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4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