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初期巴蜀地区的社会治理
发布时间:2021-10-18 21:27
通过分析宋初巴蜀地区的变乱与治理,是中央、地方官员与民众这一结构体系逐渐的形成一体化的过程。从“乱”到“治”涉及到巴蜀地区政府与蜀民之间的联系加强。首先,主要是分析巴蜀地区初定时的变乱以及宋廷的治理过程。平定巴蜀地区对宋廷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宋初宋廷派遣武将管辖巴蜀地区,武将专权严重,引起了巴蜀地区的兵变。宋廷则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转变派文官管辖巴蜀地区,维持稳定。另外,宋廷为防范蜀人,削弱蜀中势力,并强制采取移民、财富和图书转移的措施。就巴蜀地区的治安管理而言,宋政府构建了双规制专职治安系统:一是以军人为主的巡检,二是以乡人为主的县尉和弓手。其次,重点是蜀民变乱及其巴蜀地区政府的治理。先是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分析蜀民变乱的原因,然后重点是张咏的治理对巴蜀地区后来逐渐加强对宋廷的认同奠定了基础。首先,张咏通过“以米易盐”的方式,解决了蜀民食盐的问题,军队屯储了大量的粮食。其次,张咏遣散京师,并招抚乱民,以缓和同蜀民的矛盾。再而,张咏为树立地方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通过重修公署以淡化蜀民的遗民情怀。最后,在巴蜀地区易风俗,兴教化。承认蜀民本身的信仰和风俗的基础上加以重新改造,融入官方色...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
1.3.1 著作
1.3.2 论文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巴蜀地区初定时变乱与宋廷治理
2.1 平定巴蜀地区对宋廷的重要性
2.2 巴蜀地区初定时的变乱
2.3 宋廷的治理措施
2.3.1 派文官维稳,移士民出蜀
2.3.2 巴蜀地区治安管理的双规制
3 王小波、李顺民变与巴蜀地区政府治理
3.1 民变的起因
3.1.1 巴蜀吏治的腐败
3.1.2 巴蜀基层治安的问题
3.1.3 巴蜀茶业市场的限制
3.1.4 巴蜀民众的遗民情结
3.1.5 巴蜀民众信仰危机的出现
3.2 巴蜀地区政府的治理措施
3.2.1 利用政府权力调控巴蜀地区市场
3.2.2 笼络蜀民树立地方政府公信力
3.2.3 扶植巴蜀地区精英加强官方认同感
4 巴蜀地区的社会治理效果与渐趋稳定
4.1 巴蜀地区民众信仰的官方化趋势加强
4.2 巴蜀地区的士绅力量逐渐兴起
4.3 巴蜀地区治安体系的本土化趋势明显
5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民变若干成因新探[J]. 廖寅,王晓龙. 兰州学刊. 2016(04)
[2]宋代长江航运与巴蜀地区的物流[J]. 唐春生. 重庆社会科学. 2015(01)
[3]宋代社会治理研究[J]. 李华燊,张长弘. 开封大学学报. 2014(04)
[4]试论地方治理的特殊性——宋人对“蜀乱”的认识与辨析[J]. 金生杨.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4)
[5]关于救荒政策与宋朝民变规模之评说[J]. 李华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论宋朝政府对民变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J].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论宋代四川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的演变[J]. 张勇. 中国农史. 2014(01)
[8]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J]. 刁培俊. 文史哲. 2013(04)
[9]宋代慈善组织的组织运作[J]. 赵海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06)
[10]宋朝在四川实施特殊化统治的原因[J]. 粟品孝.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博士论文
[1]传播与转型:走向生活世界的宋代社会教化研究[D]. 张雪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 郑迎光.河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北宋治蜀研究[D]. 张建.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3522
【文章来源】: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
1.3.1 著作
1.3.2 论文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2 巴蜀地区初定时变乱与宋廷治理
2.1 平定巴蜀地区对宋廷的重要性
2.2 巴蜀地区初定时的变乱
2.3 宋廷的治理措施
2.3.1 派文官维稳,移士民出蜀
2.3.2 巴蜀地区治安管理的双规制
3 王小波、李顺民变与巴蜀地区政府治理
3.1 民变的起因
3.1.1 巴蜀吏治的腐败
3.1.2 巴蜀基层治安的问题
3.1.3 巴蜀茶业市场的限制
3.1.4 巴蜀民众的遗民情结
3.1.5 巴蜀民众信仰危机的出现
3.2 巴蜀地区政府的治理措施
3.2.1 利用政府权力调控巴蜀地区市场
3.2.2 笼络蜀民树立地方政府公信力
3.2.3 扶植巴蜀地区精英加强官方认同感
4 巴蜀地区的社会治理效果与渐趋稳定
4.1 巴蜀地区民众信仰的官方化趋势加强
4.2 巴蜀地区的士绅力量逐渐兴起
4.3 巴蜀地区治安体系的本土化趋势明显
5 结语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民变若干成因新探[J]. 廖寅,王晓龙. 兰州学刊. 2016(04)
[2]宋代长江航运与巴蜀地区的物流[J]. 唐春生. 重庆社会科学. 2015(01)
[3]宋代社会治理研究[J]. 李华燊,张长弘. 开封大学学报. 2014(04)
[4]试论地方治理的特殊性——宋人对“蜀乱”的认识与辨析[J]. 金生杨. 贵州文史丛刊. 2014(04)
[5]关于救荒政策与宋朝民变规模之评说[J]. 李华瑞.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6)
[6]论宋朝政府对民变的非军事对抗性策略[J]. 何忠礼.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3)
[7]论宋代四川地区物资转输地理格局的演变[J]. 张勇. 中国农史. 2014(01)
[8]官治、民治规范下村民的“自在生活”——宋朝村民生活世界初探[J]. 刁培俊. 文史哲. 2013(04)
[9]宋代慈善组织的组织运作[J]. 赵海林.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2(06)
[10]宋朝在四川实施特殊化统治的原因[J]. 粟品孝.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2)
博士论文
[1]传播与转型:走向生活世界的宋代社会教化研究[D]. 张雪红.华东师范大学 2010
[2]宋代地方社会治安问题初探[D]. 郑迎光.河北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北宋治蜀研究[D]. 张建.西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43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43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