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坐失执政意”真实原因探考

发布时间:2021-10-19 20:10
  董其昌于万历戊戌年(1598年)出任皇长子朱常洛讲官,时隔数月就出人意料地"坐失执政意"。"雅善盘礡"之弹劾只是表面借口,深层原因与朝廷内部政治斗争有着必然关联。万历辛卯年(1591年)八月的"争国本"事件,激化了申时行与董其昌座师许国之间的矛盾,二人致仕后党争局面初步形成,为董氏"坐失执政意"埋下政治隐患。万历丁酉年(1597年),许国的另一位学生焦竑受到政敌诬陷而引发"科场案"。这次政治斗争暗示董其昌"坐失执政意"应属必然结局。"雅善盘礡"之弹劾亦可作为当今学界对董其昌"朝服山人"形象误解之根源所在。此种理解忽视了其虽"逸其身"却"不悖于道"的士大夫品质。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万历辛卯年(1591年)“争国本”事件埋下政治隐患
二万历丁酉年(1597年)焦竑“科场案”之潜在影响
三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何当送归夜,风雪满西楼——董其昌《西兴暮雪》背后的政治隐情[J]. 王洪伟.  美术学报. 2018(03)



本文编号:3445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45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