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考察——以“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的分合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1-10-30 02:49
汉代政治层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存在"历史的""六艺之科"与"思想的""孔子之术"两条主线。汉武帝前期以儒家化的察举制、五经博士学官为两大骨干建立了"尊儒"的制度基础,但武帝朝出现"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的分离以至对立,并阻碍了民间儒者入仕。矛盾发展结果为武帝去世后盐铁会议的召开,"六艺之科"更有与法家合流之势,产生"新秦政",对"尊儒"提出重大挑战,但同时察举的民间儒者通过会议走上政治舞台,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二者间的对立,标志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入新的阶段。其后元帝、王莽时"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虽不断试图融合,但始终没有能很好地合二为一。王莽政治以极度标榜二者,事实上二者却极度分裂而结束。"六艺之科"重于"孔子之术"成为汉政的显著特征。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在武帝时的分裂与对立
三、“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在盐铁会议上的斗争与融合
四、察举制、五经博士学官与尊儒
五、总结:西汉至新莽尊儒的四个节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盐铁会议“儒法之争”与法家在西汉中期的危机[J]. 杨勇. 中国史研究. 2017(03)
[2]“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说”质疑[J]. 黄开国,黄子鉴. 哲学研究. 2017(02)
[3]《盐铁论》与孟子思想探微[J]. 杨勇. 哲学研究. 2017(01)
[4]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J]. 韩星. 哲学研究. 2016(10)
[5]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J]. 朱汉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6]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J]. 何俊.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9)
[7]近三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研究综述[J]. 郭炳洁. 史学月刊. 2015(08)
[8]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J]. 渡边义浩,仙石知子,朱耀辉. 文史哲. 2015(04)
[9]“仁者安仁”:儒家仁学源起与道德形上学建构——儒家仁学从孔子到董仲舒的哲学演进[J]. 曾振宇. 中国文化研究. 2014(01)
[10]传统之源——兼谈“六经”的价值[J]. 姜广辉,吴国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465899
【文章来源】:文史哲.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在武帝时的分裂与对立
三、“六艺之科”与“孔子之术”在盐铁会议上的斗争与融合
四、察举制、五经博士学官与尊儒
五、总结:西汉至新莽尊儒的四个节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盐铁会议“儒法之争”与法家在西汉中期的危机[J]. 杨勇. 中国史研究. 2017(03)
[2]“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的学说”质疑[J]. 黄开国,黄子鉴. 哲学研究. 2017(02)
[3]《盐铁论》与孟子思想探微[J]. 杨勇. 哲学研究. 2017(01)
[4]儒家核心价值体系——“仁”的构建[J]. 韩星. 哲学研究. 2016(10)
[5]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J]. 朱汉民.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6]中国传统知识谱系中的知识观念[J]. 何俊. 中国社会科学. 2016(09)
[7]近三十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研究综述[J]. 郭炳洁. 史学月刊. 2015(08)
[8]论东汉“儒教国教化”的形成[J]. 渡边义浩,仙石知子,朱耀辉. 文史哲. 2015(04)
[9]“仁者安仁”:儒家仁学源起与道德形上学建构——儒家仁学从孔子到董仲舒的哲学演进[J]. 曾振宇. 中国文化研究. 2014(01)
[10]传统之源——兼谈“六经”的价值[J]. 姜广辉,吴国龙.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本文编号:34658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65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