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驿道广平甸路新考

发布时间:2021-11-01 16:52
  广平甸路是辽驿道交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此前考订起点即错、终点不清、馆位不实、线路不准。在精心甄别和正确汲取宋人使辽地理及历史信息基础上,利用现代"3S"遥感信息技术、坐实驿道"三标",本考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进而查清辽代广平甸路,并提出长泊、大沙陀、木叶山、广平淀等辽代地理及永州古城、龙化州古城等辽代城邑新定位、新概念。 

【文章来源】: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39(01)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辽代驿道广平甸路新考


图1张司空馆遗址位置(制图,由翁牛特旗博物馆提供)

辽墓壁画,画面,契丹


第1期·85·图2庆陵辽墓壁画《冬之图》(画面,来自网络)由于多侧环沙挡风、东南开口向阳吸暖,广平甸冬季温和,故辽帝坐冬捺钵于此。(5)木叶山。出自宋绶《契丹风俗》。本考其为老哈河东岸、广平淀西、北距广平甸10km远的长条大沙带,苏辙《奉使契丹二十八首菉木叶山》诗言“兹山亦沙阜”。[11]卷16其南北长60km、东西宽4-18km,岭高在5-25m,边缘褶曲、面积浩瀚。木叶山,西北走驿路到木叶馆即会同馆16km,与宋绶记录相符合。谈起木叶山,《辽史》有记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车由平地松林泛潢河而下。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其後族属渐盛,分为八部。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1]445木叶山是契丹族发祥地,也是契丹人心目中的神山,已经超越地理涵义,是契丹民族精神象征,更是契丹人灵魂寄托。契丹人很注重这一精神传承,每发展到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或在每到一个重要地理区域,皆选择一地作为心目中木叶山,建庙祭祖;每当重要节日或活动都云集此山举行祭拜活动,拟或是兵戎出发或凯旋回归也要前来木叶山告慰神灵。如彭汝砺《再和子育韵》诗:“昨夜先朝木叶山(句注:木叶山,契丹九庙所在)”。[8]木叶山不止一座。广平甸南即本考木叶山是契丹“东楼”发展时期木叶山,尽管是一个方园硕大却没有高度可言的“沙阜”,契丹人却将其奉为木叶山。在辽上京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西南祖山即今漫其格乌拉山,辽代也称之木叶山,那里是契丹建国后所谓“西楼”发展时期的木叶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葬地。(6)契丹九庙。契丹九庙是祭祀契丹先祖的地方,也是木叶山存在的历史见证。祠庙在通辽市奈曼旗八仙筒镇北图勒恩他拉嘎查西2华里的沙漠地带中。有北图勒?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幽州东北古北口路新考[J]. 李栋国.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2]宋绶使辽路线之中京至木叶山段考实——兼考木叶山的地理位置[J]. 刘海荣,杨福瑞.  北方文物. 2013(04)
[3]穷尽·旁通·预流:辽金史研究的困厄与出路[J]. 刘浦江.  历史研究. 2009(06)
[4]宋使辽境经行道路的地理和地名学考察[J]. 孙冬虎.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4(04)
[5]辽中京至广平甸捺钵间驿馆考略[J]. 胡廷荣.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01)
[6]辽代永州调查记[J]. 姜念思,冯永谦.  文物. 1982(07)



本文编号:3470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470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