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探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9:35
本文着重探究唐代考课制度的运行方式,共分为五章,笔者认为:唐代考课制度是在隋代基础上加以完善建立起来的。县官的考课方式,考官为刺史、录事参军等州级官员,可以为应考者写考词,定考第,由刺史当众宣读考第,议其优劣,应考者需赴州听读考状,晚唐则在本县宣读;户口和垦田的增减是评价其治理能力的主要标准,也会根据应考者私人情况、平时工作、生活习惯等权衡定考第。州刺史的考课方式,唐前期由皇帝亲自裁定和派观察使巡察考课相结合,安史乱后主要依靠中央派使赴地方为刺史考课。中央官员的考课方式,由各部门的应考官把考状上交到其属司长官手上,本部门长官为其定考等,通常由皇帝为位居要职或皇室成员定考等,并拟定考词。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唐前期,注重官员的德行和才能素质,安史乱后更加强调户口和垦田方面的考课,唐末增加了“税钱”和“征办先期”等考课标准。“李渤上书”一事体现了唐朝京官考课运行方式的问题。考绩对官员升黜的影响:一是直接影响官员官职,京畿地区的官员升迁速度要比远地官员升迁速度快;一是考绩通过铨选影响官员升黜。考官对于应考者或者其下属往往存有一种同情心态。在官员心目中,若没有特殊贡献,则多依靠“劳...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三、主要观点
第一章 唐代考课制度的确立
一、唐代以前考课制度的演变
二、唐代考课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唐代考课制度的运行方式
一、应考者呈送考状——《唐开元五年考状草》所见考状特征
二、县官的考课方式
(一)考官以州级官员为主
(二)运行中的定等方式
三、刺史的考课方式
四、中央官的考课方式
第三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的变化
一、考课运行方式中评判标准的变化
(一)以户口和田地数为重
(二)以“税钱”、“征办先期”为重
二、“李渤上书”反映的京官考课程序问题
三、德政碑所见官员政绩与考绩
第四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中的官员升黜与士人心态
一、考绩对官员升黜的影响
(一)考绩对官员职务的直接影响
(二)考绩通过铨选影响
二、考课制度运行方式下的士人心态
(一)考官心态
(二)应考者心态
第五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的影响
一、对官员选拔的影响
(一)整肃官员
(二)提高官员治理能力
二、对官场风气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考词、考事看唐代考课程序与内容[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2]德政碑与唐代州县官员的政绩书写[J]. 刘琴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3]从考词、考事看唐代官员的考课标准[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4)
[4]唐代科举铨选考试的资格审查[J]. 张景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5]唐代考课制度浅析——从唐代考使的角度透析考课制度的演变[J]. 徐珊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S1)
[6]唐代前期铨选制度的演进[J]. 史睿. 历史研究. 2007(02)
[7]试论唐代的州县关系[J]. 夏炎. 中国史研究. 2005(04)
[8]唐代外官考課的法律程序[J]. 史睿. 文津学志. 2003(00)
[9]五代考课制度研究[J].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从朝集使到进奏院[J].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博士论文
[1]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 董劭伟.山东大学 2008
[2]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D]. 王东洋.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 詹灵杰.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3490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目的、意义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三、主要观点
第一章 唐代考课制度的确立
一、唐代以前考课制度的演变
二、唐代考课制度的确立
第二章 唐代考课制度的运行方式
一、应考者呈送考状——《唐开元五年考状草》所见考状特征
二、县官的考课方式
(一)考官以州级官员为主
(二)运行中的定等方式
三、刺史的考课方式
四、中央官的考课方式
第三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的变化
一、考课运行方式中评判标准的变化
(一)以户口和田地数为重
(二)以“税钱”、“征办先期”为重
二、“李渤上书”反映的京官考课程序问题
三、德政碑所见官员政绩与考绩
第四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中的官员升黜与士人心态
一、考绩对官员升黜的影响
(一)考绩对官员职务的直接影响
(二)考绩通过铨选影响
二、考课制度运行方式下的士人心态
(一)考官心态
(二)应考者心态
第五章 唐代考课制度运行方式的影响
一、对官员选拔的影响
(一)整肃官员
(二)提高官员治理能力
二、对官场风气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考词、考事看唐代考课程序与内容[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6(01)
[2]德政碑与唐代州县官员的政绩书写[J]. 刘琴丽.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4)
[3]从考词、考事看唐代官员的考课标准[J]. 霍存福.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4)
[4]唐代科举铨选考试的资格审查[J]. 张景臣.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4)
[5]唐代考课制度浅析——从唐代考使的角度透析考课制度的演变[J]. 徐珊珊.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S1)
[6]唐代前期铨选制度的演进[J]. 史睿. 历史研究. 2007(02)
[7]试论唐代的州县关系[J]. 夏炎. 中国史研究. 2005(04)
[8]唐代外官考課的法律程序[J]. 史睿. 文津学志. 2003(00)
[9]五代考课制度研究[J]. 杜文玉.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3)
[10]从朝集使到进奏院[J]. 于赓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
博士论文
[1]唐代吏部尚书研究[D]. 董劭伟.山东大学 2008
[2]魏晋南北朝考课制度研究[D]. 王东洋.华东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唐代考课制度与吏治关系[D]. 詹灵杰.安徽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3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03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