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筵概念及其制度源流商兑——帝学视野中的汉唐讲经侍读与宋代经筵
发布时间:2021-11-21 06:00
经筵是宋代为帝王专设的御前经史讲席,其名称的出现与制度的完备皆在北宋仁宗朝。目前学界往往以"广义经筵"泛指汉唐以来的讲经侍读活动,以"狭义经筵"专指宋代经筵。这种两分法既有对南宋人用经筵之名泛指汉唐讲经侍读的合理性及其适用边界认识的不足,在概念词源、划分标准、内容实质等方面也存在扞格。应放弃"广义经筵"概念的用法,恢复自北宋起就已存在的"帝学"概念,将汉、唐、宋的讲经侍读活动统称为"帝学"。从汉唐帝学到宋代帝学的根本变化,在于客观上严密的制度设定与主观上权力授受关系的不同,这两点变化集中体现于宋代帝学的核心经筵之中。宋代政治文化中,士大夫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经筵这一学术与政治互动的特殊制度形态得到加强和提升。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经筵名称及其制度源流认识的检讨
二南宋人泛称“经筵”的合理性及其适用边界
1. 汉代特殊历史情境下讲经侍读的两种变化
2. 唐代侍读活动中的某些制度性因素对宋代经筵的影响
三汉唐讲经侍读与宋代经筵权力授受关系的不同
四“帝学”视野中的经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经筵制度化与“帝王之学”的形成[J]. 夏福英.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0)
[2]论新三统学说:宋初以降学术思想之嬗变[J]. 曾祥波. 河北学刊. 2017(05)
[3]白虎观会议次数及成果考[J]. 李建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4]“经目”释论——以经学史为论域[J]. 程苏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5]新“三统”学说对北宋前期台谏之重的影响[J]. 曾祥波. 史学月刊. 2012(07)
[6]宋朝经筵制度补阙[J]. 邹贺.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2)
[7]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J]. 邹贺,陈峰. 求索. 2009(09)
[8]中国古代经筵概论[J]. 陈东. 齐鲁学刊. 2008(01)
[9]赵宋当朝盛世说之造就及其影响——宋朝“祖宗家法”与“嘉之治”新论[J]. 曹家齐. 中国史研究. 2007(04)
[10]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J]. 雷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硕士论文
[1]两宋经筵与学术[D]. 吴晓荣.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8920
【文章来源】:史学月刊. 2019,(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关于经筵名称及其制度源流认识的检讨
二南宋人泛称“经筵”的合理性及其适用边界
1. 汉代特殊历史情境下讲经侍读的两种变化
2. 唐代侍读活动中的某些制度性因素对宋代经筵的影响
三汉唐讲经侍读与宋代经筵权力授受关系的不同
四“帝学”视野中的经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代经筵制度化与“帝王之学”的形成[J]. 夏福英. 社会科学战线. 2017(10)
[2]论新三统学说:宋初以降学术思想之嬗变[J]. 曾祥波. 河北学刊. 2017(05)
[3]白虎观会议次数及成果考[J]. 李建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4]“经目”释论——以经学史为论域[J]. 程苏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6)
[5]新“三统”学说对北宋前期台谏之重的影响[J]. 曾祥波. 史学月刊. 2012(07)
[6]宋朝经筵制度补阙[J]. 邹贺. 贵州文史丛刊. 2012(02)
[7]中国古代经筵制度沿革考论[J]. 邹贺,陈峰. 求索. 2009(09)
[8]中国古代经筵概论[J]. 陈东. 齐鲁学刊. 2008(01)
[9]赵宋当朝盛世说之造就及其影响——宋朝“祖宗家法”与“嘉之治”新论[J]. 曹家齐. 中国史研究. 2007(04)
[10]白虎观会议和《白虎议奏》、《白虎通义》之关系考[J]. 雷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6)
硕士论文
[1]两宋经筵与学术[D]. 吴晓荣.南京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08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0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