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制茶法探考

发布时间:2022-01-16 03:53
  王褒的《僮约》最早记载了我国西汉时期的饮茶风尚、茶叶商贸和饮用的干茶。中国第一部中草药专著《神农本草经》,不仅记载了茶叶的起源,还列明了300多种中草药及其炮制方法,其中"阴干暴干"是全草和叶类中药材的初加工方法,也可能为古代早期制作干茶的原始制茶法。我国汉代及之前的科技发展与进步,似有可能推动制茶技术的发展和革新。然而,现有与茶叶相关的文献记载太过简单,使汉代的制茶法之谜,仍是待解。 

【文章来源】:农业考古. 2019,(0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干茶的出现和制法
二、鲜叶直接晒干是最原始的制茶法
三、周朝时期和汉代的鲜叶晒干制法区别
四、汉代的科技发展与制茶技术进步
五、汉代制茶法的其他可能和疑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日光萎凋对清饮型红茶品质的影响研究[J]. 刘家泉,赖少希,瞿文,杨祖旭,陈文品.  广东茶业. 2012(05)
[2]中药材产地初加工技术要点[J]. 任万明.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09)
[3]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 范仕胜,晋秀,杨清,刘东娜,杜晓.  湖北农业科学. 2012(06)
[4]中药材产地加工方法[J]. 杨海玲.  农家科技. 2012(03)
[5]《神农本草经》的学术贡献——《神农本草经》研究述评之三[J]. 张登本,孙理军,汪丹.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0(06)
[6]也谈两汉古纸的发现与研究[J]. 杨惠福,王元林.  考古与文物. 2007(05)
[7]历代整理与研究《华阳国志》综述[J]. 陈晓华.  古籍研究. 2001(04)
[8]论《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年代[J]. 贾以仁.  中医药学报. 1989(06)
[9]不同光质萎凋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 吴秋儿,揭泉源.  中国茶叶. 1987(05)
[10]关于司南的形制与发明年代[J]. 林文照.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04)



本文编号:3591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91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