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元大一统志》存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0 19:26
  中国方志在宋代以前的形式主要为图经,有宋一代出现了五大全国总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舆地广记》,《舆地纪胜》及《方舆胜览》。这些总志或为官修,或为私修,体例不定,繁简不一。到了元朝,因为王朝的空前统一,也因为文化的空前融合,还有回回地理学的东传,元朝政府在回回地理学家的建议之下,决定官修一部全国地理总志。这是一部涵盖广袤地域,内容丰富的地理志。它创立了新的官修全国地理总志的体例—“一统志”,明清两代的一统志也基本沿袭这种体例。一千三百卷的《大元大一统志》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但后来不幸散失。多位历史学家曾将其残卷、佚文收集成篇,力图尽量恢复其原本面貌。其中金毓黻先生辑得《大元大一统志》残本十五卷、辑本四卷,赵万里先生辑有《元一统志》十卷。本论文考证了其修纂的缘起、过程以及修纂人员,并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进一步完善《大元大一统志》的考订工作,指出前人辑本的不足与错漏。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大元大一统志》修纂缘起
    (一) 与集贤院之关系
    (二) 与秘书监之关系
    (三) 纂修《大一统志》的倡议者——札马刺丁
    (四) 纂修的意义
二、《大元大一统志》的修纂过程及修纂人员
    (一) 立局
    (二) 修纂的第一阶段以及以虞应龙为首的第一批纂修人员
    (三) 第二阶段的修纂与校勘
        1. 云南、甘肃、辽阳行省图经的陆续补充
        2. 定名及校勘
        3. 进呈
        4. “两本说”与“一本说”
        5. 地理图
        6. 凡例
三、《大元大一统志》与宋代地理总志的承袭关系
四、《大元大一统志》两种辑本比较
    (一) 所据残本之比较
    (二) 体例之比较
五、赵万里辑本《元一统志》存在的问题
    (一) 转引内容的缺漏与错误
    (二) 佚文出处的错引、漏引
    (三) 对少数民族用语的避讳
    (四) 原文无误,但误认为原文错误
    (五) 对《元一统志》的增补
        1. 从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中辑得的佚文
        2. 从《湖北通志》中辑得的佚文
        3. 从《永乐大典》辑出的佚文
        4. 从《寰宇通志》辑得的佚文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元上都回回司天台的始末[J]. 李迪.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05(03)
[2]元代传入的回回天文学及其影响[J]. 马建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3)
[3]《大元混一方舆胜览》的价值与缺陷[J]. 郭声波.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5(01)
[4]元人扎马拉丁与《大一统志》的修订[J]. 黎林,陈建军.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5(01)
[5]论《大明一统志》的编修[J]. 张英聘.  史学史研究. 2004(04)
[6]中国地方志工具书刍议[J]. 陈昔.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04(02)
[7]郑振铎先生与古籍版本学[J]. 杨安利.  津图学刊. 2003(01)
[8]《永乐大典》征引方志考述[J]. 黄燕生.  中国历史文物. 2002(03)
[9]元明清一统志馆及其修志成就[J]. 陈蔚松.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03)
[10]乐山古代文学家族性现象及其成因初探[J]. 张远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01)



本文编号:35993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5993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c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