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与翰林内教坊

发布时间:2022-07-08 10:34
  翰林内教坊源自唐武德年间内文学馆教坊,于武后如意元年(692)设立并扩建。本文通过论述翰林内教坊的教育内容,相关历史资料和遗迹,考证其在大明宫内的具体位置,探讨其与太常寺、内教坊乐舞专业机构的联系与区别,说明宫廷音乐教育如何体现了儒家礼乐思想。翰林内教坊是武则天设立北门学士制度的延伸,集中体现了她在登基之前的短时间内,由于政务需求而导致大量女性宫官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思想。翰林内教坊的设立在位置上体现出右银台门、大明宫西夹城、翰林院之间区域的重要性,并为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学士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碑传与史传:上官婉儿的生平与形象[J]. 仇鹿鸣.  学术月刊. 2014(05)
[2]唐代司马慎微墓志考[J]. 张红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10)
[3]乐府:始于战国[J]. 陈四海.  音乐研究. 2010(01)
[4]邺城和三台[J]. 黄永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02)
[5]释“宫商角徵羽”阶名由来[J]. 冯文慈.  中国音乐. 1984(01)



本文编号:3656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56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c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