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衍圣公行政职权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13 20:29
  “衍圣公”是历代统治者褒赐给孔子后裔嫡系子孙的称号,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止于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自汉代起,由于历代统治者奉行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孔子嫡裔受到格外的恩宠,身份地位不断攀升,与此形成的是其权利的不断增多。至清代,孔子嫡裔子孙“衍圣公”拥有众多行政职权,充分体现了清代统治者尊孔崇儒的文化价值观。而衍圣公行政职权在清代的演变发展,可以看出衍圣公在清朝不同时代清帝心中的地位,并以此能够窥探出孔府势力在清代社会的兴衰存亡。历代统治者对衍圣公的优渥与褒崇是清代衍圣公行政职权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基础,而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以及确立政权的合理与合法性,对衍圣公的优崇则是其行政职权形成的最直接原因。清代衍圣公的行政职权主要包括奉祀孔子、统宗睦族、管理先贤后裔、保举曲阜世职知县及府庙属官、协助地方事务等。通过分析、介绍衍圣公享有的众多行政职权,我们可以发现衍圣公这个世袭贵族地主的特殊性、特权性。需要注意与说明的是,清代衍圣公的行政职权并非一成不变,其行政职权随着清朝政策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有些职权只经历几代衍圣公,而有些职权则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削弱或加强。...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四、相关界定
第一章 清代以前衍圣公行政职权的沿革
    第一节 由汉至唐历代圣裔奉祀承祭
    第二节 宋明时期衍圣公行政职权的演变
        一、宋元时期:衍圣公“专主祀事,不予他职”
        二、明代:衍圣公行政职权的基本定型
第二章 清代衍圣公行政职权
    第一节 奉祀先师、管理林庙
        一、祭祀先师孔子
        二、皇帝临雍释奠时担任陪祀
        三、林庙管理
    第二节 统宗睦族、管理先贤后裔
        一、衍圣公统率、约束族人
        二、管理先贤后裔
    第三节 保举曲阜世职知县、府庙属官
        一、保举曲阜世职知县
        二、保举府庙行政属官
    第四节 协助管理地方事务
        一、镇压起义、维持社会治安
        二、督导学务
第三章 清代衍圣公行政职权的时代特征
    第一节 清初衍圣公行政职权的重构
        一、“清承明制”:清初衍圣公行政职权的重构
        二、政权益稳与圣裔愈隆
    第二节 雍正、乾隆朝衍圣公行政职权的变革
        一、隆恩圣裔:衍圣公陪祀职权的强化
        二、禁越职司:衍圣公地方管理职权的削弱
        三、崇儒示寰瀛:清廷对衍圣公“道统”形象的重释
    第三节 嘉道以降衍圣公部分行政职权的名存实亡
        一、协理地方
        二、参与国事
        三、“天变道衰”中衍圣公行政职权效度的消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60年来孔府档案研究述评[J]. 姜修宪,成积春,孔德平.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2015(03)
[2]孔府与孟府关系发微[J]. 朱松美.  孔子研究. 2014(01)
[3]清代孔府租佃初探[J]. 刘文衡.  农业考古. 2012(01)
[4]孔府的自然物信仰[J]. 闫长丽.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5]清代学政官制之变化[J]. 王庆成.  清史研究. 2008(01)
[6]清代文官选任制度[J]. 张振国.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8(02)
[7]小事闹大与大事化小:解读一份清代民事调解的法庭记录[J]. 徐忠明.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4(06)
[8]析孔氏家族宗族法对中国封建国家政权的影响[J]. 袁兆春.  政法论丛. 1997(04)
[9]清代孔府土地经济形态研究[J]. 李三谋.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03)
[10]清代督抚与地方官的选用[J]. 刘凤云.  清史研究. 1996(03)

博士论文
[1]孔庙祭祀研究[D]. 董喜宁.湖南大学 2011
[2]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权研究[D]. 袁兆春.华东政法学院 2005

硕士论文
[1]明清曲阜知县考论[D]. 李风清.曲阜师范大学 2011
[2]从孔府祭田纠纷看清代民事审判的在地化特征[D]. 时光慧.中国政法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60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60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a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