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藩到分
发布时间:2022-10-04 17:52
清初江南、湖广、陕西三省的分省,是元代实施行省制度以后较为特殊的一次分省过程。就行政区划、职官制度层面来说,三省的布按两司与巡抚员缺的增裁、辖区的调整在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六年间逐步完成。三省保留下来的区域性巡抚职能得以调整,其与布按两司之间新的行政关系得到确立,巡抚由此全部下辖布按两司,三省事实上析分为六省。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应对区域问题的局部改革,也有全国性的政策变化,动因各不相同。此后,进入《清会典》的规范过程。"分藩"是对三省布政使司衙门及其辖区变化的记载,"分省"是对新的省行政机构(政府)和新省区的认同。乾隆十三年九月关于督抚居外官之首的讨论以及御准,表明朝廷对新省制的一种确认。康熙、雍正两朝《清会典》的规范随着认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乾隆二十三年编纂的《清会典》载全国有十八省、督抚为"外官",确立了十八省与清代省制的法定地位。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协理不如分任:分藩与增设臬司
二、两抚分属:督抚员缺的调整
三、从“几同二省”到“截然二省”:对新省区的认识过程
(一)名虽一省,几同二省
(二)湖南与湖北,今已截然两省
(三)督抚驻扎之地为省会:新省制认识的一个侧面
(四)分湖广为南北二行省,法当立省城隍庙:新省区在文化层面的认同
四、直省名实不符:《清会典》对省区与省制的规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清会典》与清代“典例”法律体系[J]. 陈灵海. 中外法学. 2017(02)
[2]明代典例法律体系的确立与令的变迁——“律例法律体系”说、“无令”说修正[J]. 杨一凡.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3]政区·官署·省会——清代省名含义辨析[J].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01)
[4]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J]. 关晓红. 近代史研究. 2010(05)
[5]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 傅林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J]. 傅林祥. 清史研究. 2009(02)
[7]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J].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02)
[8]江南分省考议[J]. 公一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01)
[9]湖南建省考疑[J]. 刘范弟. 湖南社会科学. 1992(02)
[10]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01)
博士论文
[1]安徽建省与省域认同[D]. 陆发春.复旦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D]. 鲁佳.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5493
【文章页数】:22 页
【文章目录】:
一、协理不如分任:分藩与增设臬司
二、两抚分属:督抚员缺的调整
三、从“几同二省”到“截然二省”:对新省区的认识过程
(一)名虽一省,几同二省
(二)湖南与湖北,今已截然两省
(三)督抚驻扎之地为省会:新省制认识的一个侧面
(四)分湖广为南北二行省,法当立省城隍庙:新省区在文化层面的认同
四、直省名实不符:《清会典》对省区与省制的规范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清会典》与清代“典例”法律体系[J]. 陈灵海. 中外法学. 2017(02)
[2]明代典例法律体系的确立与令的变迁——“律例法律体系”说、“无令”说修正[J]. 杨一凡.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7(01)
[3]政区·官署·省会——清代省名含义辨析[J].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11(01)
[4]清季外官改制的“地方”困扰[J]. 关晓红. 近代史研究. 2010(05)
[5]晚明清初督抚辖区的“两属”与“兼辖”[J]. 傅林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6]清代江苏建省问题新探[J]. 傅林祥. 清史研究. 2009(02)
[7]江南、湖广、陕西分省过程与清初省制的变化[J]. 傅林祥.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8(02)
[8]江南分省考议[J]. 公一兵.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01)
[9]湖南建省考疑[J]. 刘范弟. 湖南社会科学. 1992(02)
[10]安徽称省时间与建省标志[J]. 王社教.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1(01)
博士论文
[1]安徽建省与省域认同[D]. 陆发春.复旦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明代官制中的“左”与“右”[D]. 鲁佳.复旦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854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854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