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模式与动力

发布时间:2022-10-11 18:15
  中国早期国家形成问题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与考古学界最热门的课题之一。丰富的考古资料,尤其是近年的新发现与研究表明,中国各区域国家形成过程中社会形态表现出不同的特质,进而呈现出不同的"模式",目前至少有"陶寺模式""红山模式"和"良渚模式"等。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是从无中心的多元到有中心的多元一体,这或许正是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发展演进的最大特色。早期国家形成的动力是指推动国家起源、形成及发展这一演进过程的根本原因,即文明化的动因。对中国早期而言,也是探索其文明延绵不断的深层原因或者动力机制。文化间的互动交流与碰撞(战争)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外动力;而务实与创新则是中国文明演进的原动力,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文章页数】:1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苏张家港东山村遗址崧泽文化墓地初步研究[J]. 周润垦,胡颖芳,钱春峰.  东南文化. 2015(06)
[2]红山文化的聚落群聚形态与辽西区文明的发生[J]. 徐昭峰,赵海莉,谢迪昕.  北方文物. 2015(03)
[3]张家港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胡颖芳,周润垦,钱春峰,钱峻,肖向红,张永泉.  考古学报. 2015(01)
[4]新世纪以来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研究的回顾和反思[J]. 高江涛.  中原文化研究. 2013(01)
[5]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理论探索[J]. 郑建明.  华夏考古. 2011(02)
[6]中华文明形成时期的农业经济发展特点[J]. 赵志军.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1(01)
[7]试论巫觋集团在红山文化中晚期的神权地位[J]. 杨福瑞.  北方文物. 2010(01)
[8]文化生态史观视野下的文明化进程——中原地区与太湖地区的比较研究[J]. 陈杰.  中原文物. 2010(01)
[9]试论中国早期宫城的形成及初步发展[J]. 庞小霞,高江涛.  考古与文物. 2009(05)
[10]文明演进的挑战与应战模式及其启示——汤因比文明发展动力理论解读[J]. 李爱琴.  学术交流. 2009(08)



本文编号:36910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910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d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