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由盛转衰原因新探
发布时间:2022-10-30 10:24
唐玄宗时,社会达到了其繁荣的最高峰,然而繁荣背后潜藏着危险,这一时期,也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唐玄宗时期的几项制度此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的瓦解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的弊端的出现等等……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其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对于这一现象,本文试图将制度放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背景下,考察其最终衰落和弊端的出现体现了与专制官僚体制之间的各种矛盾,这正是制度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而盛唐走向衰落,也正是其专制官僚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必然。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官僚专制社会的特点
第一节:中古时代社会形态的定位
第二节:官僚专制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玄宗时几项制度的衰落所体现的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第一节:玄宗时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的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简析
(1) 均田制衰落的原因
(2) 租庸制衰落的原因
(3) 府兵制衰落的原因
(4)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三者衰落的原因之间的共同点
第二节: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的衰落所表现的与当时专制官僚体制的矛盾
(1) 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衰落与"小农经济"
(2)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背后所体现的"抑商"
(3)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与"官僚"和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4) 均四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第三节:科举制弊端表现出当时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1) 科举制的来源及发展
(2) 科举制的优点与弊端
(3) 唐玄宗时期科举制弊端的表现
(4) 科举制的弊端表现出当时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第四节:唐玄宗时三省六部制所表现出的弊端与官僚专制社会内部矛盾之间的关系
(1)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及其在唐玄宗时的表现
(3) "人治原则"及其所体现的专制政体的内部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J]. 宁可. 文史哲. 2009(01)
[2]周期性振荡与结构性腐败——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运演中的平面循环现象[J]. 任遂虎. 学术论坛. 2009(01)
[3]唐玄宗时期的边防策略及其对幽州地方势力的影响[J]. 许辉.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4]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J]. 谢俊春. 河西学院学报. 2007(04)
[5]试论唐玄宗时期的“聚敛之臣”[J]. 吴进. 法制与社会. 2007(07)
[6]专制政治与中国古代臣民的社会心理[J]. 杜永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05)
[7]诗赋取士:唐代新兴的人才选拔制度[J]. 韩银政. 文史杂志. 2006(05)
[8]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J]. 耿立进,玉素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9]唐玄宗多事四夷思想初探[J]. 马晓丽. 齐鲁学刊. 2005(03)
[10]唐代宰相制演变的七个特点[J]. 罗恺,毛广礼. 贵州文史丛刊. 2003(04)
硕士论文
[1]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D]. 崔岩.山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714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论
第一章:官僚专制社会的特点
第一节:中古时代社会形态的定位
第二节:官僚专制社会的特点
第二章:玄宗时几项制度的衰落所体现的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第一节:玄宗时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的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简析
(1) 均田制衰落的原因
(2) 租庸制衰落的原因
(3) 府兵制衰落的原因
(4)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三者衰落的原因之间的共同点
第二节: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的衰落所表现的与当时专制官僚体制的矛盾
(1) 均田制、租庸调、府兵制的衰落与"小农经济"
(2)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背后所体现的"抑商"
(3) 均田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与"官僚"和大地主之间的关系
(4) 均四制、租庸制、府兵制衰落与"君主专制"的关系
第三节:科举制弊端表现出当时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1) 科举制的来源及发展
(2) 科举制的优点与弊端
(3) 唐玄宗时期科举制弊端的表现
(4) 科举制的弊端表现出当时专制官僚社会的内部矛盾
第四节:唐玄宗时三省六部制所表现出的弊端与官僚专制社会内部矛盾之间的关系
(1)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2) "三省六部制"的弊端及其在唐玄宗时的表现
(3) "人治原则"及其所体现的专制政体的内部矛盾
结语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J]. 宁可. 文史哲. 2009(01)
[2]周期性振荡与结构性腐败——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运演中的平面循环现象[J]. 任遂虎. 学术论坛. 2009(01)
[3]唐玄宗时期的边防策略及其对幽州地方势力的影响[J]. 许辉.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4]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及其现代价值[J]. 谢俊春. 河西学院学报. 2007(04)
[5]试论唐玄宗时期的“聚敛之臣”[J]. 吴进. 法制与社会. 2007(07)
[6]专制政治与中国古代臣民的社会心理[J]. 杜永明.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6(05)
[7]诗赋取士:唐代新兴的人才选拔制度[J]. 韩银政. 文史杂志. 2006(05)
[8]从儒法治国方略看中国古代政治的人治本质[J]. 耿立进,玉素萍.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9]唐玄宗多事四夷思想初探[J]. 马晓丽. 齐鲁学刊. 2005(03)
[10]唐代宰相制演变的七个特点[J]. 罗恺,毛广礼. 贵州文史丛刊. 2003(04)
硕士论文
[1]论唐代科举制的匡时济俗功能[D]. 崔岩.山西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698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6987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