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沭阳桑墟是少昊的诞生地及少昊氏在五帝文明缔造中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2-11-06 12:20
  少昊部落是新石器时代居住在鲁南苏北的北辛—大汶口—典型龙山文化区的东夷族的一支。从考古学研究成果看,公元前2200年黄河河道从淮北地区(指淮河流域以北,下同)北移华北平原后,鲁南大汶口文化区、苏南良渚文化区两地居民汇集到淮北地区,结合成少昊、太昊部落联盟,沭阳桑墟一带成为少昊族的发祥地。在五帝政权中,少昊部落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在制陶术、观象制历、治水、桑蚕织丝等方面为中国五帝文明的缔造作出了突出贡献。综合考察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和民俗资料,从南北文化交流的角度提出少昊族的发祥地是在苏北桑墟镇一带而非曲阜,属于学术新观点。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桑墟一带为少昊的诞生地
    (一) 公元前2600—2200年间, 黄河河道流经淮北造成该地区人烟稀少
    (二) 公元前2100年后, 鲁南、苏南人移居苏北, 少昊族由此发祥
二、沭阳县桑墟镇周边地区有大量少昊部落居住的历史遗迹
三、少昊部落在五帝政权中的地位及其对五帝文明的贡献
四、夏、商、周时代少昊部落后裔在中国的主要住地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128—1855年黄河下游河道变迁及其对中国东部海域的影响[J]. 薛春汀,刘健,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1(05)
[2]大禹治水的地理背景[J]. 王清.  中原文物. 1999(01)



本文编号:37034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034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8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