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东南部战国燕北长城问题释析
发布时间:2022-12-07 19:05
战国时期燕国所筑长城(又称燕北长城)是北部边疆地区最早建造的长城之一,后多为秦长城所续用,为北部长城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燕北长城西段大部分在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本文基于文献与考古调查,解读燕北长城有关问题:终始点的范围、是否为内外两线的双重城体结构及功能演变,即从最初抵御南部齐国与东部东胡等外敌入侵的防御系统演变为巩固领土的边界线,再到发挥以退为进的战略进攻手段及抑制草原势力崛起的经济作用。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战国燕北长城的修筑
二、战国燕北长城的分布范围
(一) 从“内外”两线到一线
(二) 从“造阳”到“沮阳”
三、战国燕北长城的功能演变
(一) 易守难攻的防御作用
(二) 巩固领土的边界线作用
(三) 以退为进的进攻作用
(四) 防止私自贸易的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襄平、望平、辽阳今地考辨——论“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历史地理考证之失误[J]. 冯永谦.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3)
[2]关于“襄平”与“辽东”——曹雪芹祖籍辽阳考略之一[J]. 杨大钧. 红楼梦学刊. 1998(01)
[3]燕北长城考[J]. 阎忠. 社会科学战线. 1995(02)
本文编号:3712670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战国燕北长城的修筑
二、战国燕北长城的分布范围
(一) 从“内外”两线到一线
(二) 从“造阳”到“沮阳”
三、战国燕北长城的功能演变
(一) 易守难攻的防御作用
(二) 巩固领土的边界线作用
(三) 以退为进的进攻作用
(四) 防止私自贸易的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代襄平、望平、辽阳今地考辨——论“曹雪芹祖籍铁岭说”历史地理考证之失误[J]. 冯永谦.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3)
[2]关于“襄平”与“辽东”——曹雪芹祖籍辽阳考略之一[J]. 杨大钧. 红楼梦学刊. 1998(01)
[3]燕北长城考[J]. 阎忠. 社会科学战线. 1995(02)
本文编号:37126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3712670.html

